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字》中的宗教观

(2016-03-23 23:09:19)
标签:

杂谈




一、故事梗概

由于时间紧迫,《红字》这本小说只看了小部分,但我搜寻到了翻拍的电影仔细观摩了一下。

要谈霍桑在《红字》中所体现的宗教观,要对故事的梗概有大概明晰的了解。小说讲的是白兰和丁梅斯代尔还有奇灵渥斯的故事,女主海斯特·白兰嫁给医生奇灵渥斯,两人之间并没有感情,相反女主白兰却爱上了牧师丁梅斯代尔,两人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了一个女儿叫珠儿。在那个年代,是决不允许女子不忠的,白兰因为被指通奸,被迫佩戴上了血红的“A”字。面对他人的威逼利诱,白兰仍不愿意说出情人的名字,最后她的行为感动了她的情人,使得丁梅斯代尔主动站出来承认这一切。白兰的精神不仅感动了道貌岸然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更感化了那个冷酷无情的社会。

二、作者信息

通过故事梗概了解小说大意,我又上网了解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红字的作者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所创作。霍桑从小是由母亲带大的,他的父亲在他 4岁时就撒手人寰,他上学期间极其拮据,学费都是由亲戚资助才使得霍桑顺利完成学业。

三、霍桑的创作风格 

    霍桑后期的生活较为宽裕使得他的写作风格变得更随性更深刻。通过对霍桑其它作品的涉猎,我体会到了他的小说创作风格。另辟蹊径,超凡脱俗八个字足以概括。霍桑笔下的美国社会没有战火硝烟没有官僚专政,有的只是尚未成熟的文明和枯燥无味的财富。(所以才英国的绅士,美国的乡巴佬)。

霍桑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还是心理小说的开拓者。他擅长探讨社会的人情世故,他洞察人心。然后霍桑又用犀利的言辞将这些冷漠无情个个数落。然而霍桑并不都是批判社会,他在揭露社会罪恶冷漠和人的劣根性的同时,对许多善良的主人公寄予极大的同情、怜悯、支持。

他为自由而生,小说中的女主便是一种写照,他主张真爱和恋爱自由,反对虚伪的人性和有名无实的爱情。他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寄托在了女主白兰身上,借助女主的角色他道出心声。他经常探讨伦理道德罪恶的问题,主张通过善行、自省、忏悔,来洗刷罪过、净化心灵,从而得到自我拯救。

四、作品特色

霍桑的作品想象力颇丰富、结构十分饱满,内容尤为严谨,除了进行人物心理分析与描写外,还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他的构思精巧的意象,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加深了寓意。但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晦涩精深之处之处,有时候需细读慢嚼才能体会到它的寓意所在。总结作品特色简而言之就是犀利中暗带柔情,平凡中夹杂伟大。

五、宗教观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宗教。 以我的理解看来宗教的本质是教育,宗教观应该是以宗教的本质为核心的,其教育的内容是人与人、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关系。因此宗教观应该是教人认识宇宙人生,了解规律和道理,以及如何遵循规律去生活和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旨在提升我们内心的灵性为要的观念。 宗教是人类认识神佛、信仰神佛、崇拜神佛、追随神佛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 严格地讲,只有基督教和佛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虽然也是宗教,但由于过多地用行政干涉了世俗事务,所以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就不能算是纯粹的宗教。印度教虽然早于佛教,实际上只能看成是佛教的一个源头,锡克教是印度虔信派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混合衍生物,其内容都可以在佛教经典和《古兰经》中找到,所以他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中国的道教主要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没有一套关于神的理论,所以它只能看成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并不是认识神佛、信仰神佛、崇拜神佛、追随神佛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


六、霍桑在红字中的宗教观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的主题思想 深遂、想象丰富、写作手法独特,集中体现了霍桑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宗教思想,使得小说整体有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无线限魅力。

毕竟霍桑出身于宗教世家,且对清教有着很深的研究。

首先,本文主要用神话宗教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分析这部作品。其次,霍桑认为,神话宗教的原型批评,尤其是《圣经》原型批评是把握本部小说主题进而揭示作者宗教和创作思想的上佳视点。而霍桑的作品,由于时代、历史文化的滋养,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浓厚古老博大精深的基督教文化气息。 从不同人物的不同千娇百态,我们可以看到霍桑彷徨与矛盾抑郁的宗教观。虽然他肯定赞同 了某些清教信条,但更多地抨击了清教残酷的条例和律令,以及对人性的惨绝人寰迫害。

通过与同学们的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总结了霍桑宗教观形成的原因。霍桑宗教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和其幼年成长经历及成年工作经历有关;二是受其情感历程影响;三是和霍桑本人知识分子身份有实际联系。因此霍桑是一个思想充满复杂矛盾的作家,他的思想深处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但同时他对于宗教极端,冷酷和伪善又给予了批判和谴责。霍桑这种对罪与罚的深刻认识源于加尔文教的《原罪观》,加尔文教义认为,人完全堕落,需要不断地艰苦努力,争得上帝的恩典获得挑选才能得到灵魂的救赎。


七、引用文献

1社会民生分类达人 盛红升

2《霍桑简介》

3《禅院文集》

4《林省教厅学院学报简刊》

5《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和人性观》 张松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