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开题报告

(2015-11-27 12:06:48)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511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负责人

 

所在单位

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阅读可以使学生积极地生活在书籍世界里,获得精神世界无限的幸福和满足。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阅读在老师的引领下从字、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相通的,“语文教本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他去打开其他的书库”。因而老师在阅读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对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形成十分必要。

阅读是需要良好的阅读环境潜移默化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学校组织编写有专门针对高、中、低不同学段的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学生人手一本,每周05节的诵读课程,学校和班级会根据学情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 学校对学生课内阅读非常重视,具有书香校园的底蕴。课堂上,我注意引导有效阅读,引导学生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在班级内,我也会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班上设有图书角,摆放着学生交换阅读的书籍,并且半学期一次“大换血”,促进学生提升阅读的质和量。

但是,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八里村,学生家庭条件差异较大,有家长是大学教授,也有小摊小贩的孩子,因此,读书条件、读书习惯明显参差不齐。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校外阅读时间不能保障、阅读习惯亟待改善、阅读选择比较盲目、阅读方式失当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漫无目的随意选择阅读书目 ;阅读时间不固定,或长或短甚至没有;阅读目的不明确;读书只看轮廓,跳着读、不求甚解的现象严重;漫画等文化快餐充斥其间;甚至有的高年级学生,一学期课外阅读的量只有一两本。《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是145万字以上,小学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照课标,我们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虽然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提升,但是平心而论课外阅读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还是不够,再加上部分家长完全没有时间和能力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因此,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课题名称界定、解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相关要求,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验研究等归纳总结一些具体的方法举措,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意识,为学生未来人生幸福成长进行精神奠基。

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内外结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课堂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增强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全面。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获得成长道路上精神世界的幸福。

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关注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作为老师要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促进幸福人生形成。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及举措:
十月份——组建课题研究组织,由教导处副主任贾娟负责,六年级四班语文老师薛少华为课题组成员,六年级四班五十名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

十一月份——明确目标,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访谈,对学生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问题。计划进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各一份,观察、谈话标本学生十五名,从不同阅读基础、不同家庭背景中选取。将问卷和谈话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确定小学生语文课内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十二—五月份——跟踪学生阅读状况,记录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随时调整研究思路。

1、计划通过读书卡记录学生阅读情况,并号召家长参与,进行读书卡中家长评价一栏。

2、召开全班家长会一次,具体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引领培训,也可请这方面做的好的家长和学生介绍经验。

3、建立微信平台,及时沟通解决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困惑,上传学生优秀阅读活动图片及文字,共享、共同提升阅读有效性。

4、 通过学校网站“六四班班级主页”上传教师、家长、学生优秀读书心得。

5、计划每月进行读书活动一次,可以采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会、主题座谈等形式。

六月份——通过学生问卷、学生阅读活动开展情况,有步骤分阶段深入开展研究,将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整理。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

2、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成为幸福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将学生阅读卡、家长师生优秀读书心得等装订成册,作为过程性资料。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创建书香校园。将活动过程性图片整理成册,活动影像做成光盘。

4、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的成果经验在教研组及全校进行推广。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