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男儿三尺剑
男儿三尺剑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62积分
  • 博客访问:301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1
  • 赠出金笔:2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北固山有感

(2020-10-03 19:09:09)

游北固山有感

                        

在南京出差,正好有一个周末是可以休息的,我就抽空前往念兹在兹的镇江。镇江有什么值得我如此神往呢?因为那里有一座山,叫做北固山。在这个山上,有一个叫辛弃疾的人写了了两首词,分别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词可谓道尽那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呛,豪壮悲凉却义重情深。作为一名曾经的文青、愤青,对作者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的这两首词,是推崇备至!

镇江古称京口,是因为东汉末年孙权称霸江东,北固山前峰筑铁瓮城,号称“京”通称京口。即使是后来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京口的防务也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镇江临水负山,地势非常险要,成为南京东线重要的战略屏障。如果北军占领扬州,接下来就会从长江北岸南下,夺了镇江之后,就等于切断了南京与常州、苏州、浙江之间的联系。北军可横扫苏南,进而形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镇江之于南京的重要性,按唐人杜佑的说法,就如同孟津(黄河关口)之于洛阳。北军要是夺下孟津,洛阳无险可守,南京也是如此。所以,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把镇江当成一线军事重镇。古人讲得很清楚:京口(镇江)的军防稍有一丝疏忽,南京的危险就大一分。因此,在南宋时期,镇江就是整个抗金前线最重要的一段,而这个北固山则是镇江防线的突出部。当年,镇江可谓是战火频乃,韩世忠截击金兵,其妻梁红玉在镇江江面上击鼓挥旗指挥,那激越的鼓声激励着南宋将士奋勇杀敌,取得了黄天荡大捷,也留下了“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佳话。如此古战场,对于我等老军迷也是必游之地。

因此,作为曾经的文青、愤青、老军迷,我来到了北固山。网络上是这样介绍北固山的: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 

北固山又称 天下第一江山。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后来失传。到了南宋,著名书法家吴琚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在甘露寺的背后,有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把它叫作相婿楼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甚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故事。

后代诗人也以诗来嘲笑孙权、周瑜的失算: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这诗写来有顿挫之势,饶有情致,却又辛辣非常!

在北固楼上倚栏远眺,对岸扬州的楼房、树木历历在目,想着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诗句,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的金戈铁马,但那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背后更让人毛骨悚然。南宋是北宋灭亡后由流亡的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而且自认为是北宋政权在南方的继续,那么靖康之耻也就是南宋的耻辱,报仇雪恨也就是南宋的责任。但是南宋统治集团只是将“迎二圣、复中原”当作是一个幌子,心里想的是集团乃至个人利益。所以,岳飞的悲剧、辛弃疾的冷板凳也就是必然的!岳、辛等人想的是朝廷社稷,朝廷想的是个人利益。

岳飞是年长于辛弃疾37岁的军事将领,是亲身经历了靖康之耻的。当时徽、钦二帝被掳往北国,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满腔的臣子恨,是必然的。但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成为了宋高宗,这新皇帝的想法可不一样。赵构可是非常害怕富于军事才能的岳飞真的打败了金国迎还徽、钦二帝的;如果徽、钦二帝回来了,他的皇帝就做不下去了,为了保住帝位,只能找借口杀死岳飞。

岳飞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其政治理想与大老板是相反的!大老板害怕什么,岳飞就要硬塞给他什么,还能不死?枉了八千里路云和月!

   辛弃疾是靖康之耻过后10多年才出生的,并且是出生于已经沦陷的中原,虽然是文武双全,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回归南宋是1163年,当时高宗崩驾多年,孝宗当政,更重要的变化是徽、钦二帝皆崩于北国,已经不存在其回来争夺皇位的忧虑了。但为什么在南宋朝廷依然是主和派把持朝政而不重用辛弃疾等主战派?这就更加微妙了!1、整个统治集团已经让江南富庶的暖风熏醉,,不思进取,只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皇上纵想有所作为,无奈队友不给力!2、宋代的军政制度难以炼成一支善战的军队;以南宋当时总体战力,未必就能稳操胜券,若在把南宋弹丸之地陪上,当时宋孝宗又怎么向太祖交代?3、百姓不支持。

南宋立足的江南地区自古号称东南膏腴之地,但经过宋徽宗20年花石纲的征掠、席卷几百万人口的方腊起义以及宋金战争的动荡,江南已经穷了!百姓已经支撑不起北伐战事了。且北伐成功,得到利益的也是统治集团,百姓不得利因此不支持!

而在北方,百姓在金国统治下基本上忘记了自己是大宋子民的事,也不愿意再经历战火洗礼;他们已经不盼望六军来了!

所以,南宋偏安一隅就由各种因素综合决定了,这也就决定了议和是南宋的基本战略选择,辛弃疾的冷板凳就是必然的了。

对于岳、辛等人,南宋小朝廷是利用他们罢了,利用他们守住长江防线,保住一个生存、享乐的空间。皇上心里想的是“生意”,你偏偏要和皇上谈“主义”,悲剧由此就产生了!

在南宋之后的500多年时间,明朝的于谦以另一种形式重复了一遍岳飞的悲剧,这是后话了。

往事已成过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踏着夕阳,我离开了这凝聚着历史的北固山。

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阅读(547)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驻村十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