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虎山长城
(2023-09-23 10:54:41)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 |
分类: 丛中笑 |
俺去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和天津的黄崖观长城。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典型表现出古代长城的雄伟险峻。黄崖关长城因山崖岩石多为黄褐色,夕阳下,长城显得金碧辉煌,具有“晚照黄崖”之绝美。不知虎山长城有何特色?
俺们先是参观了于2003年5月开馆的“虎山长城历史博物馆”。该馆是继嘉峪关、八达岭、山海关之后又一处以介绍古代长城的博物馆。室内陈列有虎山出土的明长城城砖、陶器等文物和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配有与虎山长城有关的大型油画和人物雕塑。其中,两幅大型半景画,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再现了秦代修筑长城的浩大场面和明代攻陷长城的悲壮场面,给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俺们游览的当天阳光明媚,山岭间是一片色彩斑斓的景象。整体上看,虎山长城是一个新的仿古建筑。虽然,它没有古代宫殿、寺庙和老街那般耐人回味。但是,当把它那朴质无华、单纯壮硕的身躯与周围的山岭树木相结合,还是有一种震惊之憾的。俺们沿着城墙内的马道登阶而上,多处地面凸凹不平。但是,坡度较为迂缓,漫步走起来也并不是很累。曲折蜿蜒的灰色石砖铺向远方,每走一段,便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墩台,可供参观休息,从而使登长城的游览变得不是那么单调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虎山长城内,随处可以看到一些黄色的树叶。有的是淡黄色,有的是浓浓的黄色,还有的是柠檬黄色,在金色阳光之下,一片片的金黄色,装点出虎山长城特有的秋色,让俺这个五十岁的成熟妇女,真真切切的有一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印象。
期间,领导与身旁的同行伙伴们边走边讲他听来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准备修建长城时,军师刘伯温夜观天象,见鸭绿江边蹲坐着一只斑斓猛虎,“左青龙右白虎”。于是,刘伯温向朱元璋禀报:“若将长城修于此山,定能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见领导无暇顾及俺。于是,俺便是加快了脚步,独自一人走开了。放眼看那清静的山坡上,那一地青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如同此时此刻俺的心情,不仅没有了兴高采烈,更多的则是静好安然……自小,俺就喜欢一个人漫步,感受内心与大脑的碰撞;个人与环境的交融。这时候,俺的心已经从刚才的心烦意乱中安静了下来,身心静静地品味古老长城的韵律,感受虎山的过去和今天,在一砖一瓦、一门一楼、一树一草之中慢慢地品味出虎山长城的文化。在沉淀下来的心境里,俺也愈发喜欢了虎山长城。
突然,眼前耸立着一条窄小的石梯于高大的城墙间。抬头观看,得知只有爬上石梯,才能最终登上那座有殿阁的虎山长城制高点。俺可不想一个人爬上去。于是,一边坐下休息,一边等领导上来。“走那么快,干什么?”领导气喘吁吁走过来。“怎么就剩你一个人了?”俺满心欢喜地问道,“他们都在拍照呢。我这不是急着追上你吗!”领导一脸坏样地说。正是: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受过孤独的寂寞,才会体验到相逢的甘甜!
在领导的鼓励下,俺一副深沉的模样,隐藏起害怕的心情,沿着石梯向上攀登,整个身体却有些僵硬,双腿有些微微颤抖。领导紧紧跟随着俺。他安慰俺的同时,用手一边托、一边扶着俺的身体。瞬间,一阵暖意涌入俺的身体,大脑却一时空白了……
迎着阵阵秋风,俺登上了虎山长城最高处的烽火台。真的,站在烽火台上,给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明净的秋天里,远处的鸭绿江,碧绿的江水缓缓流淌,如同一条绿色的围巾飘浮在虎山长城边;近处色彩斑斓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与雄伟的古长城组成了一张美丽的图画。渐渐的,秋高气爽的天空里,一团桔红色的太阳,沉落在天际线上。山坡上,那些深浅不一的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树叶将弯曲的虎山长城衬托的有些窈窕。再远眺虎山长城之外的平畴河流和田野农家,无不佩戴着和平而美丽的光环。
在夕阳的照耀之下,看虎山长城的秋色,那多彩的山色和绮丽的阳光,让俺这心头顿时萌生出一缕道不清、说不明的情愫。俺远远地看到鸭绿江上,一对鸟儿缠绵悱恻、不离不弃;村庄中的河水里,成群的鸭子嬉戏之中。山谷里的清溪,涓涓流淌,如同一首首低声的轻音乐,在山峦间回转。夕阳下的树枝,在群山间东倒西歪,山坡上的草儿,如雾如絮,铺出了虎山长城脚下的美丽。俺知道:大自然的风景与人的幻想,原本就如孪生一般。青山绿水,是生长于大地,同时,也植根于人心。天地与人心护佑,才会有着美丽而温馨的景色。此时此刻,站在虎山长城之巅的烽火台上,静静地观看着远方的江水和山峦,祈望与领导的友谊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