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是怎样被自己禁锢的--谈谈自恋(转)

(2023-05-25 16:06:32)
很多来访者在生活中会陷入这样的痛苦:感觉很孤独,很空虚,自己和这个世界是隔离的,就像生活在蛋壳里。想和人亲近,抱着良好的愿望却总把关系搞得很糟糕,以至于陷入恶性循环,这常见于各类亲密关系。
这种情形让我想起契柯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中的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是个怪人,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同事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这是一个被种种 “套子”禁锢起来的人。这个人活在一个虚妄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常满恐惧的幻想,焦虑的投射。他以为这个套子是他的安全堡垒,却无法意识到,正是这个“套子”把他和一个真实的世界完全隔离开,以至于最后也因为这个“套子”而葬身。
    当一个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不自知时,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情感和婚姻一定会出很大的问题。但是他往往通过别人或环境的改变去解决这些困难,但是结果一定是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是他被自己禁锢了,而不是被外在的环境和别人。
    这个“套子”就是我们说的“病态自恋”。健康的自恋,应该表现为自尊自爱和自信。而病态的自恋,表现为不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不能够与人有清晰的边界,没有独立自主的自我心理结构。比如,套中人别里克夫有个幻想:他人即地狱,所以,他就活在这个幻想中而过分保护自己,回避他人。再比如,在婚姻中,一个在幻想中“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而活着的女性,如果她不能区分自己的幻想与现实,她就会怀疑每一个男人,从而无法与一个异性建立真正信任的亲密关系,最后她也会看到她的幻想总是会变成可怕的现实。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自恋越是脆弱,他的内在自我价值感就越低,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反的,在别人眼里,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自恋脆弱到病态的地步时,就会完全活在自我幻想的世界中,与他人格格不入,从而无法建立安全信任的亲密关系。
    自恋本是每一个人在生命之初作为婴儿的正常需求,因为那是一个人健康自恋的基础。婴儿的自恋是完全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中的,就像是蛋壳里待孵化的卵,虽然在封闭的状态,但是很安全,很满足。母亲需要用细心和敏锐,全身心地呵护婴儿,以维持这种类似全能感的自恋的满足。但随着婴儿一天天长大,这种全能感的自恋会渐渐被打破,婴儿开始在挫折中发展出良好的适应力,进而渐渐发展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自我心理基础结构。
    如果一个缺乏共情、不够那么敏感,总是忽视婴儿早期需求的抚养者,给婴儿自恋的满足带来的是自恋性损伤。这种创伤,使婴儿无法在心理上完成自我满足的需求,接下来的发展阶段上,无法与心理上的抚养者很好的分离,只能躲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那层薄薄的壳中无法与壳分离,藏在那个 “套子”中不敢出来。或者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与人建立关系,结果一定是会遇到困难,当这个困难过于大时,又会本能地重新躲进这个套子,把自己与外界隔绝。
   
打破这个“套子”,走出这个“蛋壳”,拆掉这堵隔开世界的厚墙,是所有心理治疗的目标。但是,正如一个个案对我说过的,如果一个人在梦游中,请不要太急着把她惊醒……这个意思是,只有当一个人看到了这个套在自己身上的套子,看到了这堵把你与一个真实的世界隔开的墙,才是真正需要鼓起勇气改变的时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