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有什么区别?
(2017-01-09 11:15:29)
标签:
自我 |
人内传播部分:自我意识,自我互动,自我觉醒(内省式觉醒)和主我客我理论都是属于人内传播。强调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与传播,因为自我(ego)分为主我与客我。
人际传播部分:镜中我,符号互动属于人际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
☆有啥区别呢?
人内传播是人的内部发生。
客我: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什么的人,以及如何评价你(别人认为你的客我是害羞,内向)。
主我:自身行为和意愿的主体(但实际上主我却是健谈,大胆)。
主我与客我相互交流形成一个新的自我。这个自我可能偏向于害羞 的客我,也可以偏向于健谈的主我。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外部进行。
比如某同学借给我一支笔的同时,我说了一声谢谢。
☆总结
人内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内在化。
人际传播部分:镜中我,符号互动属于人际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与互动。
☆有啥区别呢?
人内传播是人的内部发生。
客我: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什么的人,以及如何评价你(别人认为你的客我是害羞,内向)。
主我:自身行为和意愿的主体(但实际上主我却是健谈,大胆)。
主我与客我相互交流形成一个新的自我。这个自我可能偏向于害羞 的客我,也可以偏向于健谈的主我。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外部进行。
比如某同学借给我一支笔的同时,我说了一声谢谢。
☆总结
人内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内在化。
作者:枝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88657/answer/1097209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88657/answer/1097209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传播学来一发:
镜中我启发了主我客我理论,镜中我侧重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相互映照。
主我客我侧重从社会互动得来的客我在人内和主我进行的“主客互动”。
自我互动侧重对人脑在自我互动时出现他人期待的印象进行理解、加工、重新组合,然后与自我沟通并采取行动使之符合别人的期待。这个期待已非原意义上的期待,形成的自我也是新的行为主体。
另外,镜中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一个个体与多少人交往就会形成多少个自我;米德认为客我是建立在平均期望上的,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普遍化的他人”,对镜中我进行了修正。
补充例子∠( ᐛ 」∠)_
镜中我认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打个比方是酱紫:小鱼心里琢磨着,同学大猫觉得自己(指小鱼)人不错,对此小鱼感到很开心~镜中我包括小鱼想象大猫认识、评价自己(人不错),小鱼对这些想象的情感(开心)。同样,小鱼也是大猫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镜中我强调人与人相互映照。
主我客我,小鱼想当厨师(主我,因为这是行为表现出来的形式),他想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同学大猫说你手艺很好啊当厨师不错,爸爸老鱼说不行啊你只会吃又不会做饭,基友飞鸟说做厨师OK啊……这些期待和评价就形成了客我。而客我使主我发生变化,主我也反过来通过改变他人期望来改变客我,二者不断互动,形成新的自我,可以这么理解:大猫说的话给了小鱼信心,老鱼打击了小鱼信心,飞鱼又给了信心,于是小鱼决定报新东方锻炼厨艺,小鱼做了一道好菜给老鱼吃,改变了老鱼的期望,老鱼觉得儿子你烧的菜好好吃啊!于是主我客我的互动下小鱼成为了一个好厨师~~~
布鲁默提出的自我互动呢,就是说不光认识外界事物和别人,还认识我们自己(⁎⁍̴̛ᴗ⁍̴̛⁎)最最最突出强调的就是,个人对他人期待的印象会进行处理加工~小鱼一个人暗暗想,爸爸老鱼在吃我第一道菜的时候皱眉头了(这是他人期待的印象,也许他爸只是觉得太咸了),小鱼心想是不是我烧菜不够好吃呢(这是个人对印象进行理解加工重新组合,也许和外界印象不一致),小鱼决定报新东方厨师班来增进厨艺(个人对自我采取行动使之符合他人期待),于是形成了新的行为主体——厨艺大师小鱼!
镜中我启发了主我客我理论,镜中我侧重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相互映照。
主我客我侧重从社会互动得来的客我在人内和主我进行的“主客互动”。
自我互动侧重对人脑在自我互动时出现他人期待的印象进行理解、加工、重新组合,然后与自我沟通并采取行动使之符合别人的期待。这个期待已非原意义上的期待,形成的自我也是新的行为主体。
另外,镜中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一个个体与多少人交往就会形成多少个自我;米德认为客我是建立在平均期望上的,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普遍化的他人”,对镜中我进行了修正。
补充例子∠( ᐛ 」∠)_
镜中我认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打个比方是酱紫:小鱼心里琢磨着,同学大猫觉得自己(指小鱼)人不错,对此小鱼感到很开心~镜中我包括小鱼想象大猫认识、评价自己(人不错),小鱼对这些想象的情感(开心)。同样,小鱼也是大猫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镜中我强调人与人相互映照。
主我客我,小鱼想当厨师(主我,因为这是行为表现出来的形式),他想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同学大猫说你手艺很好啊当厨师不错,爸爸老鱼说不行啊你只会吃又不会做饭,基友飞鸟说做厨师OK啊……这些期待和评价就形成了客我。而客我使主我发生变化,主我也反过来通过改变他人期望来改变客我,二者不断互动,形成新的自我,可以这么理解:大猫说的话给了小鱼信心,老鱼打击了小鱼信心,飞鱼又给了信心,于是小鱼决定报新东方锻炼厨艺,小鱼做了一道好菜给老鱼吃,改变了老鱼的期望,老鱼觉得儿子你烧的菜好好吃啊!于是主我客我的互动下小鱼成为了一个好厨师~~~
布鲁默提出的自我互动呢,就是说不光认识外界事物和别人,还认识我们自己(⁎⁍̴̛ᴗ⁍̴̛⁎)最最最突出强调的就是,个人对他人期待的印象会进行处理加工~小鱼一个人暗暗想,爸爸老鱼在吃我第一道菜的时候皱眉头了(这是他人期待的印象,也许他爸只是觉得太咸了),小鱼心想是不是我烧菜不够好吃呢(这是个人对印象进行理解加工重新组合,也许和外界印象不一致),小鱼决定报新东方厨师班来增进厨艺(个人对自我采取行动使之符合他人期待),于是形成了新的行为主体——厨艺大师小鱼!
前一篇:《心灵、自我与社会》
后一篇:米德:自我与符号互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