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2017-04-05 10:05:38)分类: 课题研究 |
状语后置有四种情况:
1.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向、在、把”。
例如: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分析:此句中的“于孙将军”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求救”的前面做状语。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于市朝”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谤讥”的前面做状语。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分析:此句中的“于其墓之门”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立石”的前面做状语。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2.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形容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比、同、跟”。
例如:①青……而青于蓝。(《劝学》)
分析:介宾短语“于蓝”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译文:青……而比靛蓝青。
②长于臣。(《鸿门宴》)
分析:介宾短语“于臣”应该移到“长”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我长(大)”。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③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分析:介宾短语“于世”应该移到“高”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世人高”。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3.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翻译时,一般都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以”可解释为“用、拿、把”。
例如: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分析:“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即“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短语“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做“饰”的状语。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分析:“告以成功”,即“以成功告”,介宾短语“以成功”做“告”的状语。
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
(《伶官传序》)
分析:“盛以锦囊”,即“以锦囊盛”,介宾短语“以锦囊”做“盛”的状语。
译文:并请出那三支箭,装进锦囊。
④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介宾短语“以事”做“告”的状语。
译文: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4.还有一种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这种情况下,介词“乎”可解释为“在”。
例如: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译文: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多。
②风乎舞雩。(《论语·先进》)
分析:此句中的“乎舞雩”为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风”的前面做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