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益智区:图形排序活动设计

(2016-03-16 18:00:36)
标签:

教育

大班益智区:图形排序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手、小脚图片各6张,操作题5张;

2、红、黄、绿雪花片各5份,篮子15个;

3、音乐《数高楼》;记号笔;红、黄、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老师来做动作好吗?请小朋友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剁了几次脚?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边说边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结:看来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规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着应该排什么了。咱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试试看(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桌上有些积木,请你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积木,来给他们有规律的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待会老师要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小朋友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一局结果。

三、根据不同形状排序。

圆形的雪花片你们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图形能不能排。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张图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谁来帮帮我?提示幼儿寻找规律。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张图片。什么的数量变?怎么变的?(引出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减少的,叫递减。那依次增多呢?(叫递增)

四、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局比赛,请小朋友们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来给雪花片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看看这一局,你们能不能反败为胜。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二局结果。

五、宣布比赛结果,进行奖励。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师这领取小礼品。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有规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觉得有顺序的排列好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http://s5/bmiddle/0069jgadzy70a3SYnmk64&690

小朋友们正在抢着排序。

http://s8/bmiddle/0069jgadzy70a3TCsDB67&690

我来帮你一下。

http://s15/bmiddle/0069jgadzy70a3YdxG62e&690

看我们排的好不好呢?

存在问题:

(一)益智游戏是游戏,不是个别教学。

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学习,但学习不一定是游戏,区域中一些无游戏情节的分类、排序不是游戏。很多老师习惯于将数学或蒙氏活动中没有完成的部分,放到益智游戏区进行个别辅导,实际上是在使用高结构化的材料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不是游戏。

(二)测查、改错的材料多于用来探索、发现的游戏材料。

多数益智区里投放了大量测查性材料,而不是让孩子用来探索的材料。很多教师以图形标记的方式交代任务,幼儿识别图形标记比完成任务本身还难。一旦完成任务后,材料就失去继续游戏的意义了。另外,游戏中还多以纠错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新知识,导致幼儿失去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性体验。

(三)作业材料多,游戏材料少。

教师提供的材料限制了幼儿在活动区的自发游戏与自主探索,投放的学具多于玩具,这些学具都是高结构的作业材料,而不是低结构或非结构的游戏材料。教师益智游戏材料自制的过程,就是将本来开放的材料(如各类小棒)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结构化了的过程。是一个限定玩法的过程,一旦高结构化,往往功能单一,幼儿的兴趣性降低。即使自制的材料承载了多项功能,如不仅练习长短的分辨,还练习区分颜色,但功能还是固定的,幼儿没有自主性。幼儿的活动意愿被材料控制,而非幼儿控制材料。

指导策略:

(一)、不断反思、调整,让材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1、玩具要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

2、要适当降低玩具的难度,由浅到深设计出不同的层次。

3、教师首先要会玩儿、爱玩,并不断研究玩具的新玩法。

4、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投放玩具。

    (二)、把握适时、适度,让教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

1、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困难所在,适时适当的给予支持和帮助:降低游戏的难度,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为幼儿提供分享经验的机会,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让孩子来介绍新玩具、演示新玩法,不仅能满足他的表现欲望,对于其他的孩子更具吸引力——“他会玩,我也一定行”。

3、不断用语言激励幼儿,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

 

 

 

                                        田红

                                       201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