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詹青云: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怎么会孤独!

《奇葩说》詹青云: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怎么会孤独!
《奇葩说》詹青云: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怎么会孤独!
01.
第五季的《奇葩说》真的是越来越好看了,频频上了热搜,尤其是一个叫詹青云的女孩,特别的引人注意。
“神仙打架”中陈铭老师和詹青云的开杠辩论中,知识点密集,有理有据,让人惊叹两人的学识。
之后,在“奇葩说发明了一款新的忘情水,喝完的人可以忘记所有的悲伤,可以抹去来自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悲伤。而人们是否应该饮用这种水?”辩题中,詹青云作为反方,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展示了高知识分子对这个问题有理有据的分析。整段辩论中涉及的书目,古今中外,无所不含,让人惊叹。
有人说,读书和远行一样,是一件孤独的事情,途中所见所感,皆是一个人的感受,虽然美好,却太过清苦。
在詹青云的微博曾发过王安石的一句诗句:“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什么意思呢?即使一人独居,亦有清风明月相伴,又怎会戚戚。
丰富如詹青云,还在微博上组织起了读书会,召集大家一起阅读,分享读书。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又怎么会孤独?
02.
青年作家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周末几个同学聚会,高中好友张欢说起了她大学时候的故事——
进大学,结束了高中的紧张学习状态,大部分人都放松懈怠下来。舍友丽丽却是个“奇葩”的存在,每天坚持早起读书学习,周末泡在图书馆看书。
看着丽丽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也萌生了跟她一起学习的想法。
还没实施行动,另一个舍友赵思趁着丽丽不在,就对我们说:“你们看丽丽天天就知道学习,跟个机器似的,一点儿情趣都没有,简直怪咖一个。”剩下的几个人也随声附和。于是,张欢放弃了跟丽丽一起学习的想法,和舍友们天天一起逃课逛街、出去玩儿。
大学四年,丽丽被她们孤立,丽丽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精进自己。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全校唯一的全额奖学金保送出国留学的名额。
后来张欢问丽丽:“四年来,你坚持一个人去学习,不觉得孤单寂寞吗?”
丽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和同学们交流的少,但是每天守着各种各样的书,能和各类学者对话学习,又怎么会孤单寂寞呢?现实中的世界并不比书中的世界迷人有趣到哪里去。”
读书越多并不会越来越孤独,相反,读书越多越能理解和包容这个多元的世界的孤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与其退而求其次的表面合群,不如自己一个人高质量的内心富足。
03.
著名学者林少华在华中地区有一期讲座,主要讲的就是孤独的问题。
他说,假的孤独是,自己看了几本书,接触了一些普通人不会接触的东西,并且是真正喜欢的,恰好又由于自己的自闭以及环境条件所限无人交流,就急于把自己与别人割裂开来,孤芳自赏地忧伤的活着,这种情怀恰好是“小心眼”的,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太自我了。
其实,大部分原因是我们自我标榜的孤独,而非真的孤独。因为我们太希望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太希望自己获得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什么样的人会孤独呢?
曲高和寡、独孤求败,当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抵达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站在巅峰,没有人与自己分享这份荣耀和喜悦的时候,我们才是孤独的。
读书并不会让我们孤独,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同事小希是公司出了名的女神,人不仅长得漂亮,工作能力还超级棒。小希说,她在上高中的时候,过了青春期却留了一脸的美丽疙瘩痘,是个十足的丑小鸭,常常被班里的男同学取笑,一直到上了大学,还特别的自卑。
因为容貌不佳,不敢和人交往,大学的前两年都是泡在图书馆,看了好多的书籍。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导员提出的问题没人回答,小希怯怯地举手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说她是大才女。
老师无意的一句话,让小希充实了信心,打开了心扉。慢慢地,从自己封闭的小世界走了出来,身边人有什么问题也都会请教小希,后来,小希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人。
小希回忆说,多亏自己没有放弃自己,多读了几本书,重拾自信心,才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青年作家蒋方舟说:读书不会使人孤独,相反,读书越多会让你越来越不抗拒孤独。
读书越多,越能充实自己,也更能让你懂得如何融入更大的空间,又怎么会孤独呢?
04.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沟通又是双向的,读书越多,反而会打开你的沟通技巧和能力,更利于与他人的沟通。
忘了在那里看过这样一段话——
其实读书,并不会把人变得孤独,孤独一直都是存在那里的,不在于你做什么,但书读得越多,会让你清醒,你的视野会比常人看得更加深远和宽阔,不再被肤浅的欲望而轻易牵引。
多读书,读好书,心间也自会开辟一番新的天地,不仅不惧孤独,反而变得谦逊,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