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羽毛球男子团体赛汤姆斯杯冠军
(2018-12-22 18:42:49)
标签:
体育 |
分类: 羽毛球 |
一、汤姆斯杯简介
1934年国际羽联成立时,英国人乔治-汤姆斯(George Thomas)被选为主席。5年后,汤姆斯在国际羽联会议上提出,组织世界性男子团体比赛的时机已成熟,并表示将为这一比赛捐赠一个奖杯,称为“汤姆斯杯”。
此建议得到了大会的赞同,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定1941的前后举办的这项杯被耽搁下来。二战结束后,国际羽联终于在1948年到1949年间,在苏格兰举办了第一届汤姆斯杯赛,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名称刻在汤姆斯杯上的国家。从1982年起,该项团体赛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而且赛制也从以往两天9场5胜(5单4双)改为一天5场3胜(3单2双)。
二、汤姆斯和汤姆斯杯冠军奖杯
汤姆斯杯高28厘米,包括把手的宽距为16厘米,由底座、杯形和盖三部分构成,在盖的最上端有一个运动员的模型。此杯的前部雕刻有这样的词句:“乔治-汤姆斯-巴尔特于1939年赠送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组织的国际羽毛球冠军挑战杯”。据说此杯在伦敦用白金铸成,当时价值5万英镑。
汤姆斯的全名为乔治-汤姆斯,曾是英国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多次获得英国羽毛球冠军。他曾连续4次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9次男子双打冠军,6次混合双打冠军。他21岁开始获得冠军,并且年年有冠军入帐,他最后一次拿冠军时已41岁。1934年7月国际羽联成立时,他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
首届汤姆斯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推迟至1948年才举行,当时有1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比赛。汤姆斯杯为流动杯,每次比赛的冠军队将“汤杯”带回本国,保留至下届“汤杯”比赛开始。因此,汤姆斯杯比赛又称为“国际羽毛球挑战杯赛”。
三、汤姆斯杯赛制
从1982年起,该项团体赛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而且赛制也从以往两天9场5胜(5单4双)改为一天5场3胜(3单2双)。至2010年,该项杯赛已举办了26届,冠军杯一直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国队之间流动。其中印度尼西亚队战绩最佳,共13次捧杯;马来西亚队先后5次夺冠;中国队是从1982年开始参加汤姆斯杯赛的,并在参加的14届比赛中8次把汤杯捧回。在最近的三届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三连冠的佳绩。
2010年的第27届汤姆斯杯赛将于5月9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本届比赛在小组赛后,淘汰赛将采取抽签的方式,这样是为了能够避免球队为选择淘汰赛的对手而在小组赛故意输球。
四、历届冠军
届数 |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决赛比分 |
比赛地点 |
第一届 |
1948-1949 |
马来西亚 |
丹麦 |
8-1 |
英国普雷斯顿 |
第二届 |
1951-1952 |
马来西亚 |
美国 |
7-2 |
新加坡新加坡 |
第三届 |
1954-1955 |
马来西亚 |
丹麦 |
8-1 |
新加坡新加坡 |
第四届 |
1957-1958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6-3 |
新加坡新加坡 |
第五届 |
1960-1961 |
印度尼西亚 |
泰国 |
6-3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六届 |
1963-1964 |
印度尼西亚 |
丹麦 |
5-4 |
日本东京 |
第七届 |
1966-1967 |
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
6-3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八届 |
1969-1970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7-2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第九届 |
1972-1973 |
印度尼西亚 |
丹麦 |
8-1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十届 |
1975-1976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9-0 |
泰国曼谷 |
第十一届 |
1978-1979 |
印度尼西亚 |
丹麦 |
9-0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十二届 |
1981-1982 |
中国 |
印度尼西亚 |
5-4 |
英国伦敦 |
第十三届 |
1984 |
印度尼西亚 |
中国 |
3-2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第十四届 |
1986 |
中国 |
印度尼西亚 |
3-2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十五届 |
1988 |
中国 |
马来西亚 |
4-1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第十六届 |
1990 |
中国 |
马来西亚 |
4-1 |
日本东京 |
第十七届 |
1992 |
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
3-2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第十八届 |
1994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3-0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十九届 |
1996 |
印度尼西亚 |
丹麦 |
5-0 |
中国香港 |
第二十届 |
1998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3-2 |
中国香港 |
第二十一届 |
2000 |
印度尼西亚 |
中国 |
3-0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第二十二届 |
2001-2002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3-2 |
中国广州 |
第二十三届 |
2004 |
中国 |
丹麦 |
3-1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二十四届 |
2006 |
中国 |
丹麦 |
3-0 |
日本东京 |
第二十五届 |
2008 |
中国 |
韩国 |
3-1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第二十六届 |
2010 |
中国 |
印度尼西亚 |
3-0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第二十七届 |
2012 |
中国 |
韩国 |
3-0 |
中国武汉 |
第二十八届 |
2014 |
日本 |
马来西亚 |
3-2 |
印度新德里 |
第二十九届 |
2016 |
丹麦 |
印尼 |
3-2 |
中国昆山 |
第三十届 |
2018 |
中国 |
日本 |
3-1 |
泰国曼谷 |
第三十一届 |
2020 |
丹麦奥胡斯 |
|||
第三十二届 |
2022 |
泰国曼谷 |
|||
第三十三届 |
2024 |
1982(1981-1982年)第十二届,英国伦敦,冠军
韩健、陈昌杰、栾劲、孙志安、姚喜明、林江利、陈跃、陈天龙
1984年第十三届,马来西亚吉隆坡,亚军
栾劲、韩健、杨阳、丁其庆、何尚全、田秉毅、蒋国良、孙志安
1986年第十四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冠军
韩健、杨阳、丁其庆、熊国宝、李永波、田秉毅、张强、周金灿
1988年第十五届,马来西亚吉隆坡,冠军
赵剑华、杨阳、熊国宝、李永波、田秉毅、张青武、陈康、陈红勇、周金灿
1990年第十六届,日本名古屋和东京,冠军
赵剑华、杨阳、吴文凯、熊国宝、李永波、田秉毅、陈康、陈红勇、郑昱闽
1992年第十七届,马来西亚吉隆坡,第三名
赵剑华、刘军、吴文凯、万政文、李永波、田秉毅、陈康、陈红勇、黄展中、郑昱闽
1994年第十八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三名
刘军、董炯、孙俊、谢阳春、陈康、陈红勇、蒋欣、黄展中、于起
1996年第十九届,中国香港,第三名
董炯、孙俊、林立文、陈刚、蒋欣、黄展中、葛成、陶晓强、刘永、刘坚军
1998年第二十届,中国香港,第三名
董炯、孙俊、罗毅刚、陈刚、刘永、张尉、杨明、张军、余锦豪、陶晓强
2000年第二十一届,马来西亚吉隆坡,亚军
夏煊泽、陈宏、吉新鹏、罗毅刚、孙俊、张军、张蔚、余锦豪、陈其遒、刘永
2002年(2001-2002年)第二十二届,中国广州,第三名
夏煊泽、陈宏、鲍春来、林丹、罗毅刚、张军、张蔚、陈其遒、程瑞、王伟
2004年第二十三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冠军
林丹、鲍春来、陈宏、夏煊泽、陈郁、蔡赟、傅海峰、陈其遒、郑波、桑洋
2006年年第二十四届,日本东京,冠军
林丹、鲍春来、陈宏、陈金、夏煊泽、蔡赟、傅海峰、郑波、谢中博、郭振东
2008年第二十五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冠军
林丹、鲍春来、陈金、陈郁、蔡赟、傅海峰、谢中博、郭振东、沈烨、何汉斌
2010年第二十六届,马来西亚吉隆坡,冠军
林丹、鲍春来、陈金、谌龙、蔡赟、傅海峰、徐晨、郭振东、张楠、柴飙
林丹、陈金、谌龙、杜鹏宇、蔡赟、傅海峰、郭振东、柴飙、沈烨、洪炜
林丹、谌龙、杜鹏宇、田厚威、柴飙、洪炜、张楠、傅海峰、刘小龙、邱子涵
2016年第二十九届,中国昆山,第三名
林丹、谌龙、田厚威、乔斌、张楠、傅海峰、李俊慧、刘雨辰、郑思维、洪炜
2018年第三十届,泰国曼谷,冠军
林丹、谌龙、石宇奇、乔斌、张楠、刘成、李俊慧、刘雨辰、郑思维、王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