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足坛历史最强50支球队31-40

标签:
体育 |
分类: 足球 |
【40.阿森纳(1930-35)】
查普曼在执教阿森纳的时候把自己创造的WM阵型运用得炉火纯青。凭借着这套快速、直接而且坚决的战术,阿森纳在主场海布里球场把对手都打得毫无脾气。
在这套战术中,查普曼安排中后卫赫比-罗伯茨在接球后迅速把球转移到中场阿莱克斯-詹姆斯的脚下。而这名中场随后也迅速把皮球传到前场,克利夫-巴斯丁要么自己完成射门,要么就会给顶在前面的前锋大卫-杰克或者杰克-兰伯特创造机会。
这就是“用8秒完成进球”的伟大构想。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听起来这么容易,但是查普曼的球队总能让进球变得简单,而且他们也能够保持极高的效率。这支球队在1930年赢得足总杯冠军,而在一年后他们又赢得了联赛冠军。
查普曼因为肺炎去世以后,他的继任者乔治-阿里森强化了球队在体格上的优势,并签下了前锋泰德-德拉克和后卫维尔夫-科平。这支枪手在1935年成为了三冠王。他们也足以跟查普曼在上世纪20年代执教的那支哈德斯菲尔德相提并论。
【39.阿贾克斯(1992-96)】
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阿贾克斯共同缔造了一段黄金时期,但这两名传奇离开球队以后,阿贾克斯也只是在1987年赢得过一座欧洲优胜者杯而已。直到范加尔在1991年担任球队主帅以后,情况开始发生了改变。
范加尔当时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这支球队拥有包括博格坎普、老布林德、维姆-琼克、阿隆-温特和弗兰克-德波尔等天才球员。他们在1992年赢得了欧联杯冠军,也帮助他们的主帅范加尔摆脱了下课的危机。这支年轻而且很有冲劲的球队在1995年赢得了欧冠冠军,当时阿贾克斯阵中拥有范德萨、里杰卡尔德、埃德加-戴维斯、西多夫、克鲁伊维特(他的进球帮助球队在欧冠决赛中以1-0击败了AC米兰)、利特马宁以及奥维马斯等球员。带领阿贾克斯赢得俱乐部历史上第四座欧冠奖杯后,范加尔得到了执教巴塞罗那的机会。
在执教阿贾克斯期间,范加尔经常都会使用3-4-3或者3-1-2-3-1阵型。阿贾克斯的球员在这样的阵型中的自由度有所减少,奥维马斯也需要传球,而不只是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完成过人。不过这种阵型的确能够帮助球员们发挥出巨大的威胁。他们在1995年欧冠半决赛中以5-2击败拜仁慕尼黑。在那场比赛中,利特马宁的表现相当出色,而且他们好像也把进球当作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
当时范加尔那支阿贾克斯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他们本可以继续称霸欧洲足坛,但就在他们赢得欧冠冠军的几周后,西多夫宣布加盟桑普多利亚。而到1999年的时候,在1995年欧冠决赛创造历史的那13名球员要么离开了球队,要么选择了退役。
【38.巴西队(1982年)】
赢得冠军不多,但却能够得到极高的关注度,而且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够做到这样的球队并不多见。而《观察家报》的休-麦克范内则把特莱-桑塔纳的那支巴西队称为“拥有最有天赋的球员的伟大球队”。
桑塔纳明显吸取了此前巴西教练在上世纪70年代效仿欧洲足球的失败经验。他坚定地重用技术能力都相当突出的“白贝利”济科、埃德尔、前腰法尔考以及苏格拉底。留着浓密胡子而且爱抽烟的苏格拉底后来告诉我们,“能够在这样一支极具创造性、运转流畅自如而且非常有趣的球队中踢球就如同跟你一直深爱的女人约会般令人愉悦。”
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的小组赛中,巴西队表现出色,他们在以2-1击败了前苏联以后又先后战胜了苏格兰(4-1)和新西兰(4-0)。他们进球的方式相当多,比如25码之外的远射、简单粗暴的一脚抽射、难度极高的剪刀腿射门、凌空挂射还有绝对死角的定位球破门。《卫报》记者帕特里克-巴克莱对这支球队的评价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创造出最具创造力的比赛”,而麦克范内则认为“他们的比赛体现出一种朴实的美感,并且把街头足球演绎成了一门艺术”。
在小组赛的第二阶段,巴西队以3-1击败了阿根廷队,但随后他们又以2-3输给了恩佐-贝阿尔佐特带领的那支防守严密的意大利队,后者是那届赛事最后的冠军。赛后济科称“这是足球死亡的日子”。而在《倒转金字塔》一书中,作者乔纳森-威尔逊则重新把这句话精炼一番:“这是理想足球死亡的日子。”从那天开始,足球运动不再简单,你也不再能单纯把最优秀的球员们拼合起来就想要赢得一切。这是体系足球胜利的日子。
【37.曼联(1965-68)】
由于1958年的慕尼黑空难,曼联的巴斯比宝贝几乎被毁于一旦。十年后,在1968年欧冠决赛中,马特-巴斯比爵士带领曼联在温布利球场以4-1击败了本菲卡。这可能是英国足球历史上最为让人动容的一个夜晚。
在1964-65赛季以及1966-67赛季赢得联赛冠军之后,巴斯比的球队最终也捧起了欧洲联赛的最高荣誉,欧冠奖杯。当时阵中的三剑客贝斯特、丹尼斯-劳(可惜他由于受伤而缺席了那场欧冠决赛)以及查尔顿可能是俱乐部历史上最优秀的进攻组合。曼联在上世纪60年代表现活跃,也赢得过多个冠军,这三名核心球员也有着很大的功劳。
虽然远不及以上三位有名,但是这两名中场悍将克雷兰德和诺比-斯泰尔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效率很高,而且甘愿为球队付出,能够帮助前场球员更轻松地组织进攻。就这样,曼联逐渐成为一支善于进攻的球队,而贝斯特在此期间也成为了英国足坛中第一个真正的超级球星,他在欧冠决赛中的连续过掉对方整条后防线后破门得分的一幕也成为了永远的经典。
【36.费耶诺德(1968-71)】
很多人都在说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阿贾克斯创造了现在成为主流的4-3-3阵式,而且他们也在同一时间发明了全攻全守战术。好吧,后面一个或许就是这些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先驱者所创立的,但前面一个肯定就不是他们的发明,实际上那应该是由他们的伟大对手费耶诺德人创造出来的。
事实上,1970年4月的一场荷兰杯的比赛让米歇尔斯决定重新调整自己非常喜爱的4-2-4阵式。当时恩斯特-哈佩尔执教的费耶诺德在开场20分钟之内就以3-1领先阿贾克斯。虽然阿贾克斯最终还是顽强地扳平比分,但是这名奥地利教练在这场比赛中作出的战术调整,把一名前锋回撤到中场位置,这对荷兰足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足球比赛中,双方在中场的竞争总是非常激烈的。”哈佩尔曾经解释过他之所以会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他的足球哲学中,掌控场上局面和主动权相当重要。
虽然球员的实力远不及阿贾克斯,但是哈佩尔对自己的战术很有信心,而且他也非常信任范哈内亨,并特别安排他从中场左路发动进攻。正因如此,费耶诺德在接下来的三个荷甲赛季中赢得两座联赛冠军,而且还有在1970年赢得了俱乐部的第一座欧冠奖杯,这比阿贾克斯的还早了整整一年时间呢。“凯尔特人输给了费耶诺德,”当时凯尔特人的主帅乔克-斯坦在欧冠决赛球队1-2输给费耶诺德后表示。“而我也是哈佩尔的手下败将。”
【35.法国队(1982-86)】
普拉蒂尼是世界足坛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还依稀记得他一次去参加金球奖颁奖礼时并没有穿上由欧足联准备的套装,而是穿了自己的衣服,再套上一双厚底系带靴。从1983年到1985年,普拉蒂尼连续三个赛季获得金球奖,这是克鲁伊夫也没有做到的壮举,虽然他也曾赢得过三个金球奖(分别是1971、1973和1974年)。无论是球衣号码还是场上的位置,他都是个真正的10号球员。他带领那支拥有阿兰-吉雷瑟、让-蒂加纳和路易斯-费尔南德斯等优秀球员的法国队在家门口举办的1984年欧洲杯中轻松夺冠。
他们本应该有机会赢得更多冠军。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中,米歇尔-伊达尔戈的球队杀入到半决赛,但可惜被西德淘汰出局。在那场比赛中,西德门将哈拉尔德-舒马赫跟法国后卫巴蒂斯通相撞后短暂失去知觉,但是在最终的点球大战中,舒马赫却成功扑出了法国队的两个点球。
而在四年后的墨西哥世界杯中,虽然法国队先后淘汰了意大利队和强大的巴西队,但是作为新科欧洲杯冠军的法国队却再次在半决赛中倒在了西德队的脚下。就这样,普拉蒂尼和马拉多纳在世界杯决赛的世纪之战也就此化作泡影。
【34.埃因霍温(1985-89)】
埃因霍温在1988年赢得了欧冠奖杯。在所有五场淘汰赛中,埃因霍温都没有在常规时间中获胜。他们在决赛的点球大战中以6-5击败了本菲卡。
虽然不少人都批评埃因霍温的战术较为保守,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的确也曾踢出过一些行云流水的攻势足球,当时他们阵中拥有着诸如古利特、威利-范德科克霍夫、罗马里奥、罗纳德-科曼、勒尔比等一批优秀的球员,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他们魅力非凡的教练希丁克,他曾告诉球员们,参加摔跤运动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体格和平衡度。
虽然古利特后来以600万英镑的价钱转会到了AC米兰,但埃因霍温还是在1988年成为了三冠王,当时他们阵中拥有着当时最优秀的四名世界级球星:门将哈斯-范布鲁克伦,他在那个赛季对阵皇家马德里的欧冠半决赛中作出了多次世界级的扑救;比利时国家队正印右后卫格雷茨、优雅的带刀后卫科曼(那个赛季他平均每两场比赛就能打进一球)以及球队的中场发动机,当时的丹麦国脚勒尔比。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优秀前腰杰拉德-范恩博格以及在效力埃因霍温的首个赛季就轰进28球的强力中锋威姆-基夫特。
在赢得1988年欧洲杯的那支荷兰队中有五名球员是来自埃因霍温的,他们分别是:贝里-范阿尔勒,门将范布鲁克伦,基夫特,科曼还有范恩博格。罗马里奥在1988年夏天加盟埃因霍温,球队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埃因霍温此后也没能再现辉煌了。
【33.河床(1941-47)】
河床可能是当时南美洲最优秀的俱乐部。他们有个绰号叫做“机器”,这是因为当时他们阵中拥有众多能力出众的进球机器,其中就包括了卡洛斯-穆洛斯、曼努埃尔-莫雷诺、阿道夫-佩德内拉、拉普纳(河床队历史最佳射手,共打进293球)还有菲利克斯-卢斯达乌,不过这些球员一起只合作过18场比赛而已。
这个绰号形容得相当准确。河床队在其他位置上也有很多明星球员(比如门将卡里索、中场涅斯托尔-罗西还有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河床队当时的实力明显高于其他球队。在1941年的时候,他们曾经以5-1大胜劲敌博卡青年。
在当时的主帅雷纳托-塞萨利尼的带领下,河床队进行战术革新。莫雷诺经常会从右边路游弋到中路组织进攻。而迪斯蒂法诺的偶像佩德内拉则扮演着“伪九号”的角色。河床队的进攻速度很快,而且进球效率极高,因此他们的对手总是难以招架。正如博卡球星埃内斯托-纳扎蒂所说的:“在场上对阵河床的时候,我的确希望能够击败他们,但是我更希望能够以一名球迷的身份安静地坐在看台上欣赏他们的比赛。”
在帮助河床队五年内三夺阿根廷联赛冠军以后,佩德内拉选择离开球队。虽然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他们还是在1947年赢回了联赛冠军。后来由于一场全国性的球员罢工,无球可踢的迪斯蒂法诺和罗西选择前往哥伦比亚联赛效力,河床队也慢慢开始走向低谷了。
【32.皇家马德里(1984-90)】
大多数伟大的球队都有特别的绰号。在1986年到1990年间,皇家马德里连续五个赛季赢得西甲冠军,并且连续三个赛季晋级到欧冠半决赛(1987-1990),而且他们也在1985和1986年连续两次赢得欧联杯冠军。在那支皇马阵中的灵魂人物当属布特拉格诺,他被称为“秃鹫”,这支皇马也因此得名“秃鹫中队”,布特拉格诺当时的队友还包括桑切斯、米歇尔、马丁-巴斯克斯还有米格尔-帕德萨。
除了布特拉格诺以外,当时皇马阵中最优秀的射手就是墨西哥前锋乌戈-桑切斯。他连续四个赛季获得联赛最佳射手,而且在1989-90赛季的西甲联赛中打进了38球以后,桑切斯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座欧洲金靴奖。
虽然“秃鹫中队”这个名字杀气十足,但是这家西甲豪门在一些重要比赛中的表现还是不够出色。他们连续两次在欧冠淘汰赛阶段遇到由萨基带领的AC米兰,两次都被对方淘汰出局。
在1988年对阵埃因霍温的欧冠半决赛中,皇家马德里由于客场进球的劣势而无缘决赛。比赛结束后,米歇尔难掩伤心,在洗手间哭了起来。不过皇家马德里迅速触底反弹,他们在1989-90赛季赢得联赛冠军。那个赛季他们总共打进了破纪录的107球。
【31.奥地利(1930-36)】
脑瓜儿锃亮,右膝总是缠着绷带,这就是被称为“纸人”的马蒂亚斯-辛德拉尔:他看似弱不禁风,但总能从最狭窄的空间轻松通过。他在1926年完成了在国家队的首秀。在当时的国家队主帅乌戈-梅西尔以及英国教练吉米-霍根的帮助下,马蒂亚斯逐渐成为了“神奇球队(上世纪30年代时的奥地利国家队)”中的关键人物。
奥地利队的传球速度快,球员之间也频繁地进行交叉换位,让对手防不胜防。是的,这阵维也纳旋风在欧洲足坛掀了起来。1931年,他们成为了首支击败苏格兰的欧洲球队(当时的比分是5-0),人们也把这支奥地利队称作“神奇球队”。而在一年后,他们又在伦敦的斯坦福桥球场以4-3艰难战胜了英格兰队。比较特别的是,在对阵英格兰队的比赛之前,他们还没有遭遇过先丢两球的困境。或许比起普斯卡什领衔的匈牙利队,他们在21年前就已经把英伦三岛的球队“教训”过一番了。
奥地利选择不参加1930年在乌拉圭举办的世界杯,但是这支神奇之队参加了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当时的意大利的政权掌握在墨索里尼的手上。他们在半决赛中输给了东道主意大利队,但这场比赛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辛德拉尔被踢倒,痛苦地躺在草地上,但裁判却毫无反应。最终意大利队凭借一个存在越位嫌疑的进球以3-2淘汰了奥地利队。
奥地利队本是1936年奥运会足球赛的亚军,但就在下一届世界杯的两个月前,这个国家就被希特勒吞并了。更奇怪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位有名反法西斯主义者辛德拉尔神秘去世,死因至今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