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

标签:
体育 |
分类: 围棋 |
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
应昌期为曹薰铉颁奖
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是由台湾应昌期先生独资举办的一种围棋比赛。由于冠亚军奖金分别高达40万美元和10万美元,被围棋界称为世界棋坛的“奥运会”。
一九八七年八月,应昌期先生宣布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至令,应氏杯已走过了二十四个年头。在应氏杯创办之后,富士通杯、东洋证券杯、三星杯、LG杯、春兰杯等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如雨后春笋先后出台,世界棋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围棋泰斗吴清源九段说:“应昌期先生是创办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第一人。”的确,世界职业围棋赛今天如此繁荣,离不开十四年前,应昌期先生率先倡议并斥巨资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说起应氏杯,就不能不谈台湾著名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与他发明的《应氏棋规》。应昌期先生从小爱下围棋,一生嗜棋如命。一九七三年起,应昌期先生为了围棋规则的统一,开始了对围棋规则孜孜不倦的研究,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应氏棋规》。
一九八七年,日本围棋记者胜本哲洲先生到台湾与应昌期先生探讨《应氏棋规》时建议:宣传《应氏棋规》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一个世界上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
胜本先生举办世界大赛的构想,对应昌期先生启发很大。应昌期先生称胜本哲洲的构想,是一步“妙棋”。应昌期先生在胜本先生构想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于1987年8月17日正式向新闻界郑重宣布: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邀请世界最强的16位棋手参加,从中决出世界冠军,冠军独得40万美金的奖金。
应昌期先生还宣布,此项比赛将每四年固定举办一次,且皆在奥运年举行。他还特别强调:这样的比赛由发明围棋的中国人来举办,其意义非同寻常。
第一届应氏杯
应昌期先生从决定举办应氏杯赛,到首届应氏杯赛在北京开幕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世界围棋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应昌期先生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一再强调:“中国聂卫平九段在中日擂台赛打败日本棋手,中国棋手有能力与日本棋手相抗衡,有希望拿世界冠军了,是我下决心办应氏杯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届应氏杯邀请的棋手是中国聂卫平、马晓春、江铸久、刘小光;中国台北林海峰、王立诚、王铭琬;日本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藤泽秀行、桥本昌二;韩国赵治勋、曹薰铉以及澳大利亚棋手吴淞笙、美国棋手迈克雷蒙。
令应昌期先生高兴的是,首届应氏杯赛经过预赛、复赛两轮比赛后,聂卫平、林海峰、藤泽秀行、曹薰铉等四位棋手进入了四强。而公认的日本一流高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等均被淘汰出局了。
首届应氏杯半决赛在韩国汉城举行。聂卫平、曹薰铉分别战胜了藤泽秀行、林海峰,进入最后的决战。
一九八九年四月中旬,五番棋冠军争夺战率先在杭州开战。聂卫平九段与曹薰铉九段在杭州战成1比1后,聂卫平在宁波进行的第三局比赛中,战胜了曹薰铉九段,从而以2比1的比分结束了第一阶段决战。当时,有媒体预测,如果决赛在宁波下完的话,聂卫平很有可能一鼓作气地拿下冠军,可惜的是最后四五局的比赛将移师新加坡。
应该说,聂卫平在2比1领先后,似乎有点轻敌了。相反,处于落后的曹薰铉则更加发奋备战。据透露,曹薰铉回国后,韩国棋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为曹薰铉出谋划策。此外,在新加坡决战前,聂卫平“迷走”曼谷的一段意外小插曲,完全改变了首届应氏杯夺冠的走势,也改变世界围棋中日韩三国争霸的格局。
在新加坡决赛前,聂卫平为了调整状态,放松情绪,他先到香港参加了一场桥牌赛,然后独自一人再由香港飞新加坡。奇怪的是,聂卫平不知道他所搭乘的航班经停曼谷。因此飞机到了曼谷,聂卫平就稀里糊涂地提了行李,下了飞机。当他在海关知道只是到了曼谷时,才发现大势不好。赶紧又提着行李跑回原来的飞机。
聂卫平“虚惊一场”后,加上飞机上冷气开了又很足,一热一冷,到了新加坡他就发烧了。聂卫平就是这样带病上阵,被有备而来的曹薰铉连扳二局,硬是将首届应氏杯从聂卫平手中夺走。
曹薰铉夺得了首届应氏杯赛的世界冠军,在韩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一夜之间,在韩国曹薰铉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韩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围棋热”。世界围棋也进入中日韩三国鼎立的新格局。
首届应氏杯在世界棋坛的巨大影响力,是赛前人们始料不及的。唯一令国人遗憾的是,应昌期先生赛前“希望中国人拿应氏杯”的愿望没能实现。
第一届应氏杯棋手名单:
中国: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江铸久
日本:赵治勋、藤泽秀行、加藤正夫、小林光一、桥本昌二、武宫正树
韩国:曹薰铉
台北:王铭琬、王立诚、林海峰
欧美:麦克雷蒙
个人:吴淞笙
吴清源先生
第一届届应氏杯赛程
第一轮
第二轮
半决赛:
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