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物流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对策有哪些?

标签:
农业物流问题发展对策 |
分类: 电商 |
农业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一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http://www.nyguancha.com/upload_files/article/41/201605/1_20160504110523_fahuj.jpg
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物流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对农业物流的理论探讨严重匮乏。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以及生产的季节性与常年性消费需求之间的对立,造成了中国农产品供需的时空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物流。农业物流只有做到农产品保值,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进而才可能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降低农业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引导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效益,需要有现代农业物流理论指导。
一、农业物流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
农业物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核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也就是使运输、储藏、加工、装卸、包装、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基本特征:
1)、农业物流涉及面广量大。农业物流的流体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的产出物,基本涵盖了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林业等,物流结点多,结构复杂。
2)、农业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农业物流所使用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具有专属性。
3)、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由于中国农业物流水平较低,致使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耗损巨大。
二、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观念意识落后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耕作性农业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识、行为都严重地偏向生产而忽视经营,使得农产品的储运、流通、销售、预测等没有被重视,像美国、欧盟这些农业发达地区农业产后经营性投入占到农业总投入的10%,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官员、主管部门,还是基层组织、农户都在加大生产投入上做文章声在农业流通、经营方面的观念与意识极为落后,投入、建设、配套、服务上更是极为欠缺。
2、流通渠道不畅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完善的营销体系。
3、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农业流称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但由于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运力不足,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不畅。
4、物流技术比较落后
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太太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
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业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相比之下令人触目惊心,同时,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
5、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的以及现代发展的种种原因,农业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业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发布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
6、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对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滞后,市场上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人才较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虽然已有大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侧重于工业物流,而对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凤毛麟角。
7、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在农业物流建设技人的资金不够,政策法规制定上扶持力度不够。
三、我国农业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
我国农业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和物流体系的完善,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如下:
1.对农业物流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由于农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农产品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资金不足;而在国外,农业生产环节投入比例只占30
我国铁路设施仍常年超负荷运行;我国的公路建设虽然速度很快,但运力还是远远不足。我国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只分别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路网密度相差甚远。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而鲜活农产品由于本身易腐烂变质的自然属性,对运输时间和条件又有很高的要求,如不能及时运出,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农业供应链管理薄弱
当前大部分农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活动都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村集贸市场承担,从理论上讲,这些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基本算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体。然而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大量的农产品自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农产品销售,整个链条还基本被分割为两段:一是“生产——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二是“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到消费者。在两个环节的结合处,由于各个交易主体只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注定了农产品供应链只能是一条断裂的链。
3.农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信息化薄弱
农产品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由于缺乏农产品包装、保鲜、冷链运输、流通加工等物流技术、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的标准,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茶叶、园艺产品等,要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的约束,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很重要。
我国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下,体现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首先从生产过程开始,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特别是那些落后的地区。其次在农产品价格信息的获得方面,一项对全国十几个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市场信息获得的渠道,自己的信息渠道所占的比例最高,依靠同行的传播占第二位,第三位是依靠对方上门供货,其他渠道如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另外,对批发市场供给信息的调查结果表明,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发布占58.6%。
四、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对策
1.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包括乡村公路、农产品运输设施,低温物流运输设施的建设、产地预冷设施、贮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建立与市场建设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清洗、消毒、包装及农产品保鲜材料等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农产品物流的绿色通道。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2、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
农业物流还应进行适当分工,建立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以供销社、邮政物流、专业协会、经纪人为核心,实施多元化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管理;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主导,培育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以其自营与加盟的网络为核心,实施日用品供应链多元化管理;以粮食、林业、供销社、民营商贩为核心,实施农业回收物资供应链管理。
3、大力发展农业第三方物流。
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够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使用价值,增强农业竞争力。一是尽快培育和发展一批专门为农业生产全程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的第三方企业和组织,使之成为农业现代物流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初期可以通过让利或免费体验服务等方式,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增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心。同时,应根据不同客户要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物流解决方案,在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潜力,促进农产品增值效益最大化。二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商业、运输、仓储企业间的联合,着力打造一批优势农业物流企业。三是推进传统储运企业、粮食系统企业、供销系统企业、农业系统、农资经销单位向第三方农业物流转变,并积极吸引国外优秀的物流企业加盟,壮大农业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和实力。
如果你是农业生产企业、加工企业、种植企业、养殖企业、渠道商、电商公司的经理人、从业者、创业者都可申请加入“农业产业链社群——农侠会”,一起来聊聊农业、聊聊互联网、聊聊品牌与运营。欢迎订阅农业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