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著品读---东坡小品右军书札读后

(2018-09-08 11:28: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著品读

东坡小品赏读

2013-06-25 10:17:09|

【原文】

1.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余,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2.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想当一笑也。

3. 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荤然,四頋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4.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6.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7.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8.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赏读】苏东坡贬官黄州的时候,发现当地人不太懂吃猪肉,又没钱又嘴馋的东坡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大为感慨:“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顺手创下名牌“东坡肉”——大约就是今天的红烧肉了,价廉物美,营养丰富,处处易得,人人爱吃,所费不多,有心即可。这件事有些象征意味:其一,苏东坡似乎有在苦难岁月中发现快乐的天赋。他在日常磨难中表现出来生命的韧性,成为后世书生的楷模。其二,苏东坡似乎是最受中国文人喜爱的文人,他这个人本身,似乎也成了一锅“东坡肉”,就像唐僧肉一样,人人都想尝一口,没尝过的也都口耳相传滋味醇厚。

    从他随手记录的小品文字和写给友人的短笺中,我们看见东坡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这些细节构成一个丰美的生命,我们不妨“尝一尝”:东坡最喜爱的诗人是陶渊明,他曾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这回,他得到一部印制精美的陶诗集,一天只读一首,舍不得很快读完,将陶渊明当做心灵的挚友,希望长久为伴,就像孩子得到一包喜爱的糖果,一天只吃一颗,让甜美的记忆留得更长久一些。

     岁尽天寒,风雨围裹,孤灯伴影,将心情投注书本,用书中的世界抵抗外在的世界,一点活趣冉冉而生。

   逆水行舟,水急滩险,船夫忙乱,乘客变色,唯独东坡在飘摇小舟上,神定气闲的写字。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写字了,即使此刻船翻人亡,就让我死在自己最爱的事情上吧。

  夜深人静,一点明月窥人,在如此明亮的月光下入梦,岂非辜负了一天的好风月?东坡叫上朋友,在月光底下漫步,天地空明,人影如洗,身心清朗,虽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可天底下几个人有这样的闲情呢?

   人生总是为一些目标而活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那么,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起飞了无生趣?可否享受这个攀登的过程呢?就像登山的时候,累了随处可以休息,眼见随处都是风景,这样的人生路或许更容易走好。

  酒足饭饱之后,看四周风景如画,觉得大自然无限慷慨,这世界真值得好好活一场,这种感觉就叫幸福。

   蜀人东坡贬官长江边的黄州,由滔滔江水想到是峨眉雪化作流水来到身边,悟道“我心安处即故乡”。让心灵松懈脱钩,不为外物所累,天降磨难其我奈何?“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让心情闲下来吧。

从诗酒生涯落到躬耕东坡,真要仿效陶渊明了。笑对苦难,不以柔弱示人,也是一种大丈夫气概吧?生活的本质不是由外在条件决定,而在于你是否心安理得。

——东坡自言:“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用林语堂的话说:“世上有一个苏东坡,却不可能有第二个。个性的定义只能满足下定义的专家。由一个多才多艺、多采多姿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组读者喜欢的特性,这倒不难。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象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我读东坡文字,觉得东坡一生在努力营造一个“有情世界”:纯情大自然、亲情深厚、友情明朗、人情平和、我情飞扬、文情潇洒,是一个彻底的“性情中人”。

王羲之 杂帖二则再读有感

2013-06-25 16:08:46|

http://s9/mw690/0068XurKzy7nsHTlim488&690

 风还是不住

地刮着,叩响楼的窗。窗微启,风便闯进来,送我一片热浪。午后偷闲,给友人写信,笔尖落于纸,沙沙的声音,将青春的记忆唤回。对纸轻语,见字如晤,笔迹随心而至,洋洋洒洒,心里是无比的激动喜悦!复而想起王羲之给友人的信,每次读,都很感动!

            

甲夜,羲之顿首:向遂大醉,乃不忆与足下别时,至家乃解。寻忆乖离,其为叹恨,言何能喻。聚散人理之常,亦复何云。唯愿足下保爱为上,以俟后期。故旨遣此信,期取足下过江问。临纸情塞。王羲之顿首。
    书信言简意丰,纸短情长,耐人寻味。第一则追叙了一次为送别朋友而饯行宴饮大醉的情景。什么时候和朋友分别,朋友如何上路,自己又如何回家,这一切都浑然不清了,足见宴饮之酣畅!到家才渐渐苏醒过来,可见其醉酒之深重!良友聚散匆匆,时光,总是太短暂了。“其为叹恨,言何能喻”,内心深处因别离而起的痛苦强烈地宣泄出来,令人产生共鸣。“聚散人理之常,亦复何云”,朋友的安慰,也显示出他的豁达。魏晋时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士人忧生情绪是很浓重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他们倍感生命之无法把握,因而对聚散离合就更为珍重。人生,就是由无数的聚散离合组合而成的,只要健康、平安地活着,相聚总是有机缘的。他又向朋友捎去衷心的祝福:要好好保重身体!迎接下一次会面。一个“唯”字,表露出对朋友的无限真诚!同时,对朋友的绵绵的牵挂,一览无余!旅途迢迢,时局动荡,此行是否一帆风顺?温馨的友情就这样包融在朴质的文字中。
     随后,又说明了补写、并派人送去此信的动机,就是希望能得到朋友过江后的消息。“临纸情塞”,冰心一片,日月可鉴! 

     

雨寒,卿各佳不?诸患无赖,力书,不一一。羲之问。
第二则,18字,却满载一片真醇。

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因天寒不适而卧病在家,于是推己及人地挂念起他的朋友们的健康状况来了。因而挥笔写信,寄去问候。“卿各佳不”,问得亲切而诚挚,“诸患无赖”讲到自己因染寒疾,自感百无聊赖,慵懒困倦。而“力书”两字则表明因为自己对朋友们牵挂、思念之深,担心着他们是否也因天气突变而如他一样身体不适,所以情不自禁奋笔疾书,以表关切之意。

这种设身处地、细致入微地推想,可见出羲之宽阔的襟怀、仁慈的心地。细微处见精神!寥寥数字嘘寒问暖,胜过千言万语滔滔倾诉!

想想,在这个酷热日,友人的笔迹在眼前,一如友人亲切的微笑,该有多清凉呢!

如今的人们,干巴说事的来信,例行公事的问候(还是手机短信),就像商人的合同往来,你说,这样的“信”,要它何用?不“信”也罢。

另外说说写字,古人所谓书法,大多是日常使用的,随手信笔,就是书法。不像后人,专门写什么“书法作品”,不是为了交流,成了展览品。悲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