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019、孟浩然·《临洞庭》·赏析笔记·
(2020-04-27 11:15:35)
标签:
文化唐诗 |
诗-019、 孟浩然·《临洞庭》·赏析笔记·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鹿门处士,襄州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时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孟浩然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年轻时读书于鹿门山。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李白、王昌龄、杜甫都是他的好友。曾沿江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写下了《舟中晓望台山》等烩炙人口的名篇。天台山人也没有忘记这位“风流天下闻”、“清诗句句尽堪传”的诗人,特意把孟浩然驻足吟啸过的地方称作“孟湖”、“孟湖岭”。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曾未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一生老于布衣。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谢灵运、谢眺)余绪,又不减王维;然其韵高而才短,成就却居王维之下。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背上毒疮疾发而逝。
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新、旧《唐书》本传。
望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涵虚: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明·夏完淳《观涛》诗:“涵虚万顷皆一色,水面隐隐鲛人啼。”
太清,天空。
涵虚混太清:水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或水气瀰漫的样子。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长江南北两侧湖泊群的总称;古时云、梦为二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今有云梦县,隶属湖北省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
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端居:安居、平常居处、闲居。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白话译文1: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相映蓝蓝湖水接连碧空。
我想渡湖却苦于无舟又无楫,太平盛世闲居又觉耻对圣明。
闲坐旁观看他人临渊勤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白话译文2:
中秋八月水汽盛,洞庭湖水与岸平。水天相融共一色,浩渺泱泱混太清。
梦泽深,云泽阔,楚地千里遍湖泊。云梦泽上气蒸腾,洞庭波憾岳阳城。
我欲入世走湖上,无舟无楫难成行。太平盛世闲不仕,枉读诗书愧难容。
水乡辛勤渔者众,唯我端居悠闲行。也愿织网勤垂钓,不枉一片羡鱼情。
【赏析】
这是一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者的)诗。关于这首诗赠的对象和时间,有两说。
一说是孟浩然于玄宗开元21年(733)西游长安时,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但,其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不在长安;孟浩然与张九龄相会,应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二说,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张丞相当指张说”。张说(yuè)(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起首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中秋时节,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放眼远望,只见湖山相映,长空凌驾秋水之上,水天一色,混为一体,浩浩荡荡,广阔无限,如同仙境。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三四两句由远而近继续写湖的广阔:辽阔的云梦水域、浩翰的洞庭湖面,水气蒸腾,涛声不断,滋养哺育着辽阔的云梦大地;广阔的洞庭湖充满活力,汹涌的波涛似乎要把岳阳城震撼。“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波撼”句,写出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撼”字,生动形象。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与王维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衬托映照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四句写面对浩荡湖水,想自己在野之身,望洋兴叹,借景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隐居并非我本意,出仕求官之路是我的向往,无奈找不到门路,正如想渡湖却苦于无舟楫一样;在此太平盛世,如此蹉跎,如此闲居,甚觉耻对圣明朝廷。张大人啊,我是十分钦佩您治国之才,我愿追随你左右,为国效力。怎奈在野之身,不能如愿,如同坐观他人垂钓者,徒有羡鱼之情。结句巧妙地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垂钓”与“湖水”前后照应以作结。
该诗“体物写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该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这首干谒诗,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十分得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