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006、杨炯·《从军行》·赏析笔记·

(2019-10-24 08:30:52)
标签:

文化

唐诗


  简介: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华阴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性气豪纵,性情耿直,恃才倨傲,怀才不遇而轻视权贵。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弘文馆学士,掌太子东宫庶务。垂拱元年(685年),因受堂兄参加徐敬业造反的牵连,降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秩满回到洛阳,武则天诏杨炯与宋之问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婺州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任后爱民如子,恪尽职守深得百姓拥戴,(有说吏治以严酷著称。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初唐时,以文章见称初唐四杰,排名为“王杨卢骆”据《旧唐书》载,杨炯却有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之叹。擅长五律。诗见《盈川集》。

 

          

烽火照西,心中自不。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         西京:长安。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是军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代皇帝或朝廷              

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此处指塞外突厥方大本营或据点。

: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现代汉语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西我们心境激动自难。  

抗敌的号令刚发出将士们铁骑就直捣龙。  

彤云密布,飞雪弥漫了五彩靓丽的旗

狂风猎猎喊声震天,风声交合雄壮

宁作率众驰沙场,也胜过置身书斋。 

【赏析】唐朝初年,边境尚未平静,突厥经常入侵甚至长安都经常受到震动 当时的朝廷重武轻文,宠武官。因此文人多以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以求功名,这在初唐的文坛上也有所反映。如,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高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祖咏“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当时的杨炯没有从军打过仗军旅生涯的经历,他创作这首诗表达了为国从戎的志愿,借机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 681)吐蕃、突厥等部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这就是诗中所写事件年代背景。

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他的《从军行》,无论从平仄声律、文字对偶以及起结作法等方而来说,都是成热的五言诗。尤其是一位没有军旅生涯的文人,在这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却用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风格又如此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确实是一首佳作。其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是一种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齐梁以来绮媚华靡之风,促成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烽火照西,心中自不”首联写军情紧急和爱国激情交待了诗篇的写作背景边塞又起烽火,警报传到京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激动的心自难通过形象化景物烽火,状写军情的紧急情势。一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渲染了紧张气氛,又引出下文。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颔联写军队领命出师,并神速达前线围困敌城的情形:抗敌的号令刚发出将士铁骑直达前线,并水泄不通包围敌城。牙璋”、“凤阙相对显得典雅、稳重,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龙城”相对, 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将士们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颈联通过侧面景物烘托描写战斗场面:彤云密布,飞雪弥漫使五彩靓丽的军旗都黯然失色;猎猎狂风、震天喊声与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旗画”和“鼓声”象征军队表现出征将士冒风雪、斗严寒,同敌人厮杀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雪暗、风多、旗画、鼓声,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尾联直接抒发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达忠贞的报国之心宁作率众驰骋沙场,为保疆卫国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诸家诗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艺术功力深厚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写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 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 ,而且同一句中也对,“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2017-1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