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促师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研究
(2016-05-25 07:26:14)
标签:
教育 |
(一)背景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理念前沿、人格高尚、善于学习和探索的创造型现代人才。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就是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
2.学生少“读”且无“思”。据调查,当前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大部分中学生喜欢读的是言情类、武侠类、玄幻类畅销书,还有的学生喜欢看漫画书。学生们课余生活的支配,大量的是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
(二)理论基础
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2.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阅读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3.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1)建构主义知识观: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观建构主义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三)意义
学生发展目标: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将促进他们的“精神发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其学习能力,丰富闲暇生活,陶冶精神,启迪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人格得到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发展目标: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保持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成为治学、善思、传承、弥新、智慧而又激情的新一代教育者。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观念文化引领书香。观念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等。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基”的办学策略,围绕“赋予硬件以生命、赋予软件以灵魂”的育人思想,创设丰富的育人氛围,打造优质师资队伍,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实现“设施建设高标准、校园文化高品位、全面育人高质量”的办学目标。
3.活动文化提升书香。活动文化指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学生的也有教师的,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有课堂的也有课外的,包括课堂活动文化、社团活动文化、节日活动文化、兴趣特长文化等。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致力培养师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激发师生阅读的浓厚情趣。
三、实施研究,促进学校工作跃上新台阶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学校把打造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通过硬件设施合理搭配,固化环境精心布置,直观文化系统设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呈现出环境和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力推动学校整体育人功能,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
设置方便、实用的“读报亭”和班级“读书角”——为了让学生随时有书可读,学校在生活区建设了一个“读报亭”,方便学生饭余课后读书。各班设置读书角,读书角的书籍来源于每位学生,由班干部负责分类整理,每天由当天值日生负责整理保洁,并由学习委员定期更换周刊报纸等健康读物。
创办各具特色的校园杂志,为同学们提供了以笔会友、挥洒才情、畅谈人生、增进友谊的园地,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开展文学专题讲座和各类征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二)实行书香德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校德育工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将德育与读书、写作相结合,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书籍文献,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读书、交流、写作、践行,来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让师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寻找理想,享受乐趣,吸收营养,找到纯净的精神家园。
科研课题引领式全员德育——国家级课题
主题班会式常年德育——常年坚持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德育课,每月的班会德育主题由班主任组织开展。采取主题班会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强化德育效果。
(三)建设书香课程
我校国家级课题《
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的晨读晚读,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轮流下到教室带领学生阅读,与学生共赏美文佳作,共享读书好时光。
学校在教师中倡导“让读书成为享受,让思考成为自然,让写作成为习惯”,大力培养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组织申报了题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及对教师队伍建设影响的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以师为本,培育名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扶持学科优秀教师,帮助他们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成长方向和奋斗目标,逐步确立他们的骨干教师地位。
(五)开展书香活动
2.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团委会、学生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适时举办组织经典篇章诵读、读书征文、辩论赛、手抄报设计比赛等活动,树立起读书活动先进班级和优秀学生典型,并鼓励老师发挥自身特长,配合学校把诵读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还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召开专题研讨会,共话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两个文学社,历年来培养了大批读书积极分子、文学爱好者、语文尖子,
3.举行图书交换
学校爱心社举办图书跳蚤市场,不定期举办学生图书交流会,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不想收藏的图书带到学校,优惠卖给其他同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实践的研究和实施,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凸显,“书香校园”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和品牌,促进了我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进一步培养了广大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上级的一致好评。一年来,师生在国家、省、市、县级举办的各类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中有近100人次获奖,其中罗玉娴老师、唐林丽同学在高州市教育系统“创强惠民,兴教圆梦”演讲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有300多位师生的文章或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