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里长江第一阁--鄂州观音阁

(2017-07-06 17:35:11)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图片

分类: 鄂东旅游
万里长江第一阁--鄂州观音阁
    湖北鄂州江心观音阁,又名龙蟠矶寺,位于鄂州市区东门外长江之中,与明清武昌城隔江相望,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 因浩浩长江自巴蜀至吴淞口中仅此一阁,故又被称为 “万里长江第一阁”。此阁于公元1280年,由元代监邑铁山所建,距今达七百余年。建时已有一小阁,“观音阁”为宋代题名。明代弘治、嘉靖及清代均有修葺。解放后,历届政府或管理使用单位又多次进行维修。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阁坐东朝西,阁长24 米,宽10米,高 14 米,基座厚1米余,用长60、宽20、厚25厘米的条石垒成。阁身以红石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有出自清代官文手笔的“龙蟠晓渡”四字。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
    观音阁下如同船舷样的龙蟠矶,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阁与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更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展现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老井、古树和神鳖眼,被称作观音阁"三趣"。
    早在宋代时,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就建有庙宇,但因长江经常发洪水,把庙宇冲毁,而当地的百姓总会在庙毁之后,不断进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把所建的庙,定名“观音阁”。据《武昌县志》记载:宋时龙蟠矶建寺,历代有兴废。元代再建龙蟠寺,又名观音阁。明代嘉靖6年(公元1527年)毁,后知县许穑卿重建,有观澜亭、寅宾楼等。
    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驻节黄州,见有小岛横江而峙,上有亭台楼阁,奇而询之,为鄂州八景之一,于是去龙蟠矶,题书"龙蟠晓渡"四字,刻石嵌于寺门楣上。
    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重建。重建后被淹数次。直至三峡截流工程完工,处在江中的观音阁才真正幸免于难。但因年久失修,整体外观保存完好,没有明显损毁迹象,但内部破败,几近坍塌。
    2013年2月,鄂州市相关部门着手研究整体维修方案,争取同年10月完成,报送到国家文物主管部门。         2015年,鄂州市国家级文保单位“观音阁”启动修缮工作,这也是2015年鄂州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修缮工作结束后,政府还将投入资金建设部分附属工程,如码头、围栏等。这也意味着市民今后可以登上龙蟠矶,近距离感受这座7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魅力。
    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忧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贤,文章彪炳。
    如今,与观音阁隔江相望的明清武昌城及江边一带被建成一处供市民休闲浏览的观音阁公园,站地4万多平米。西部景观区以入口广场为核心景观,广场中央是7米的盘龙柱造型,隐喻着"三国鼎立";中部景观区以中心水景广场为核心景观,包括龙蟠晓渡、蟠龙石、清石小溪、解剑亭、休闲健身区以及踏水区;东部景观区主要由历史文化长廊、阶梯广场和铜镜墙组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