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概述 五中 孙海风
(2016-07-28 22:13:42)武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成果概述
课题主持人
一、
1. 课题的批准立项时间:2016.1
2. 立项级别:武安市级
3. 课题类别:小课题
4. 学科分类:初中语文
二、
1.问题的提出: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基本告别了讲授式教学,放弃了课堂的“满堂灌”,但不少语文课又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教师一股脑儿抛出大量问题,提问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把学生引入一团雾水之中,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缺乏变化,提问形式太单调,结果学生讨论来讨论去,毫无收获,只能留下竹篮子打水般的无奈。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都会让课堂变成一潭死水,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背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学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讲求实效。
研究的意义: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基本告别了讲授式教学,放弃了课堂的“满堂灌”,但不少语文课又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教师一股脑儿抛出大量问题,提问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把学生引入一团雾水之中,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缺乏变化,提问形式太单调,结果学生讨论来讨论去,毫无收获,只能留下竹篮子打水般的无奈。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都会让课堂变成一潭死水,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的价值: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学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讲求实效。
2.课题的研究目标:
语文课堂日常提问的现状显示:提高功能的发挥往往不能实现提问的行为价值,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提问,往往并不是完全建立在教学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问题的设计粗放,实效不高,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益处不多,教师提问往往过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其后果令人担忧。
如何根据授课内容有效设置课堂提问,如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设计提问,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课题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应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精选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材料及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材料,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科学性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不断探索,提出各自的目标、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言实践中形成集体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课题研究对象:
武安市第五中学全体学生
课题的创新点:1.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2.本课题的研究应继续坚持下去,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促进本单位的课改向更深方向发展。
研究性课题的开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研究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激励着我们迈开步伐向更广大阔的领域迈进。我们坚信,只有不断研究和创新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的几位成员由单位骨干教师组成,他们教研能力强,为本课题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校内有宽带网、微机室、图书馆,有利于查阅资料。
3.课题的研究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 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 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 反思这四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又随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和师生的教学反馈、训练的效果反馈,调整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 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 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 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4.课题研究的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1.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喜欢学习语文。
2学生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3.学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文章,提升文学修养。
4.教师化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经验,完成结题报告。
提出的主要观点:
(一)构建学困生行为参与的平台
(二)构建学困生情感参与的平台
(三)构建学困生认知参与的平台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目录
(一)论文
1.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孙海风
2.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付月霞
3. 巧妙引用.拓宽作文渠道………………………………李海兰
4. 语文教学启迪美丽人生………………………………………………李敬
5.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刘建红
(二)教学随笔
1.让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孙海风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孙海风
3. 初中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一些反思………………………刘建红
(三)教学案例
1.《苏州园林》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分析…………………………………付月霞
2.《芦花荡》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分析…………………………孙海风
6.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活动开展以来,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满足感,由原来的厌学编程了现在的乐学,学的主动,学的轻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具有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
经过反复的学习与讨论,课题组全体成员更新了教学观念,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努力争做学者型的语 文老师,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7.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8.课题研究存在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本课题就课堂提问存在效率低的现状提出对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内容为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提高策略研究,针对武安市第五中学的语文课堂,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访谈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记录和观察,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访谈,从有效性的角度来了解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实然状态。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判断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应以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有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为标准。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从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高教师提问的水平、激发和引导学生提问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切实可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