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具、学具在数学课堂的应用”(论文)张敏
(2016-05-04 08:47:37)分类: 课题资料论文、随笔、设计、问 |
浅谈“教具、学具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崇皇桑家中心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字】教具、学具
一,合理的借助教具、学具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我创设了“拿一拿”这一教学情境。我先将事先准备好的3个笔袋交给三个学生,紧接着我让学生猜测“如果老师让他们分别拿出自己笔袋中铅笔的二分之一,拿出的铅笔数量一样吗?”之后,三名学生分别拿出自己笔袋中二分之一的铅笔,验证学生的猜测(结果:有的学生拿了2枝,有的学生拿了3枝)。借机教师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理解“单位1”奠定了基础。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概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具、学具的合理应用能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借助自己的学具,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等活动,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四、传统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具的有机结合应用,更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老师越来越依赖多媒体教学,相对的传统教具、学具却被我们慢慢淡化,这就使得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具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学生借助自己的学具,通过拼一拼活动,将圆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时也会是长方形),从而引出“圆形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最终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紧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进一步理解“化曲为直”的教学思想。
总之,我觉得教具、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教育学》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汤书翔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