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南王陵与“坡孤堆”

(2022-07-18 17:08:33)
标签:

历史文化

淮南王“坡孤堆”

                                        楚樵

《越绝书》载:“寿春东凫陵亢者,古诸侯王所葬也。”所谓“凫陵亢”,应当是说陵墓众多而且高大宏伟的意思,“寿春东”则是指其方位。在“寿春东”这个地域内,有近代被指名的“春申君墓”、“武王墩”、“袁术孤堆”、“大孤堆”、“庄王墓”等等,还有20世纪三十年代遭到挖掘的楚幽王墓。《越绝书》为东汉人著,在淮南王刘安身后,该书没有言及寿春城以北的几座陵墓。而寿春城以北,五株山下有一座较之差小的陵墓,近代已被指为“淮南王刘安墓”;再往西偏北,放牛山下则有一座巍如山丘一般的巨大陵墓,封土量数十万立方,体积在淮南地区古墓群中为冠首,历来被当地民众呼之为“坡孤堆”。

有正史鉴证:楚考烈王是死于寿春的,他的墓葬规模肯定不小,而且应当在寿县境内某个地方。刘长、刘安父子先后被封为淮南王,立都皆在寿春,他们的墓葬也应当在今之寿县境内某个地方。古代帝、诸侯王多在登位之初就开始给自己营建陵墓,刘长居王位二十二年,他肯定在淮南已经修筑了自己的陵墓。刘长在流放中死于雍县,先以列侯规格就地下葬,后来淮南复国,汉文帝又下诏赐还刘长的诸侯王身份,并准许以此身份重新安葬。刘长的长子刘安封王后,既是承袭了父亲的王爵,理所当然要归葬父亲于封国。刘安在位长达四十四年,有足够的时间为其父和他自己营建陵墓,因此他们的陵墓也一定是足其规模的。 

《礼记·檀弓下》载记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意思是说:下葬死去的人,在其居住地的北方,并且头朝北,是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常礼。就此而言,刘安的陵墓应该在古城寿春的北面。在汉代,诸侯王有“因山即陵”的风习,譬如与刘安相同时期的楚王刘戊,其陵墓就是“因山即陵”,这在现代考古中已经得到证实。也就是说,刘安的陵墓应该在八公山地区,而且是山体的南侧、面向古城寿春的某个地方。

现存于寿县城北门外即五株山下较之体积差小的陵墓,清代以前被当地人一向认为是廉颇墓。由于旧迹无存,又无可靠的史料佐证,先是在清代嘉庆年间凤台知县李兆洛、文士萧景云否定,后又于十九世纪中叶被人指定为“汉淮南王之墓”。建碑题字者吴坤修,乃清代江西新建人,在征剿太平军、捻军之际,先是一个从九品小官,因在战斗中屡建功业而不断升迁,后来于同治年间署理安徽巡抚,实授布政使,成了一方大吏。李兆洛是鸿学大儒,通晓《经》、《史》、《子》、《集》,而吴坤修充其量只是一介武夫,不知他藉何典指定了刘安的葬所。吴坤修还在八公山的龟山南坡下指定了宋相吕夷简的葬所,在那里树立了“宋吕申公之墓”的石碑。此碑与淮南王碑较之稍小一点,不知何时被人毁倒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残块犹存,以后可能被当地山民完全砸碎当作烧石灰的材料卖掉了。

前不久谢世的权威研究人士涂书田曾经与笔者言,当今所谓的“汉淮南王刘安之墓”,与已被掘毁的蔡昭侯、蔡声侯墓封土规模大体相似,其实它可能也是一座春秋、战国时期某个侯、相的葬所。无论是刘长还是刘安,真正的淮南王陵肯定都要比它更为宏大。有人说,刘安是被加罪致死的,不一定能够落葬到自己营建的王陵里去,其实不然。楚王刘戊参与“七王之乱”,明火执仗地造汉廷的反,被处死之后还是下葬在自己的陵寝里,而刘安的“谋反”罪名其实是罗织周纳的,汉廷对他生后的处置不会比刘戊更加严厉。

此外,汉世末际一代豪强袁术曾经占据淮南,称帝于寿春。称帝第三年被曹操打败,逃亡后又返回,最后也死于寿春。袁术经营淮南之地长达七年,他必然也为自己营建了陵墓,这个陵墓当是在今之寿县境内某个地方,而且很有可能是按照帝王的规格营建的。

巍如山“坡古堆”究竟是与考烈王有关,与刘长或刘安有关,还是与袁术有关呢?这个问题现时无法作答,或许以后高科技考古探测技术最终能够解开它的迷团。但是,在清代,“坡古堆”被李兆洛及其幕僚指定为“廉颇墓”;要知道,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极其严明,各阶层人士的衣、食、用物以及居室都有严格规定,墓葬也不例外超过规定“僭越”,不会有哪一个统治者容忍这种做法,对僭越者处罚往往非常严重再者,晚年的廉颇在楚国只是一个异国人一个寄食于楚相黄歇“客”,没有获得楚王的任何封号,他的陵墓绝不可能如此宏大!年老的廉颇在寿春呆了很短几年,并无建树,楚人也根本不会为一个无用于本国的外来人下如此之大的工夫营建葬所陵墓不可能是廉颇活着的时候自己建造的。廉颇于军旅中被赵悼襄王褫夺军权弃置不用,此后辗转落魄,最后寄食于楚国,个人经济来源可想而知他哪里来的偌大财富来支付营建陵墓所需的高额费用呢?总而言之,“坡古堆”不可能是赵国大将军廉颇的葬所,即“廉颇墓”。如此断言或许会引起某些人士的失望,但是,我们对待古迹的辨证总是应当实事求是,不能象李兆洛似地,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古之心,就去盲目附会一个没有道理的讹传。廉颇是一个极负盛名的战国骁将,由于一代良史司马迁的传神之笔,使得他的感人故事两千年来流传不替。人们怀念他、传颂他,对他的埋骨之所也抱以浓厚兴趣,这完全是出于对历史上的英雄由衷地敬仰与崇拜,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淮南的地区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廉颇的故事只是浩瀚长卷中的一页,埋藏在“坡古堆”里的真实内容或许比它更为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的寿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