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器典故]让我们走进宋朝江西四大名窑之白舍窑-在哪里?江西南丰也

(2017-01-05 20:57:42)
标签:

古窑

江西著名窑口

白舍窑

青白瓷

分类: 古瓷赏鉴
导读:江西宋代的四大名窑在哪里?我们来对几乎湮灭的白舍窑作一感性介绍。


转自《江西日报》元旦的消息:宋代的南丰,有一种瓷器,胎质细嫩,釉水肥厚,釉色白中闪黄或闪青,看上去,澄澈如秋水,捧在手,温润似美玉,这就是白舍窑青白瓷。白舍窑燃烧过曾经的辉煌,为宋代江西四大名窑之一,可惜这些年来,被湮没在历史的土壤里,知之者寥寥。

在南丰,有一对母子,为了挖掘古代文化的遗存,为了护佑千年历史的脚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奔走在发现、收藏、整理白舍窑的路上。母亲的名字叫邹兰英,已经是耄耋老人了,儿子的名字叫胡日辉,一个中年人。

在南丰,有一对夫妻,为了赓续本县的光彩,为了复制古代的文明,为了光大青白瓷的荣耀,孤独而坚韧地走在复烧白舍窑的路上。丈夫的名字叫谢振华,妻子的名字叫江雅婷。他们正当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丰人,曾巩、贡橘、傩舞……星辰般的文化符号,时常在邹兰英和胡日辉的眼前闪耀,而“谓与景德镇竞争者有白舍窑也”,更是他们的最爱。

那是2005年3月的一天,身为南丰县粮食收储公司副经理的胡日辉,听说一个朋友手中有一件北宋白舍窑青白瓷茶盏,就好奇地过去一看,不想被茶盏的精美、润腻深深吸引,心中怦然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胡日辉把它买下,一有空就在手上把玩,不知不觉走上了收藏、宣传白舍窑之路。

中医看病,讲的是望闻问切;搞收藏,讲的是经验、积累、眼力、手感。在收藏的路上,胡日辉一次次走眼、摔跤、付出学费,也一次次沙里淘金,地摊捡漏。

既然是宋代的,必然是稀缺的;既然是古董,必然价格不菲。苦于囊中羞涩,看见白舍窑瓷器一件件从眼前流失,胡日辉一个劲地干着急:这东西具有不可再生性,今日有缘见一面,他日不知在何方?

就在这时,邹兰英介入进来。儿子收藏的晶莹剔透、隽永典雅的古瓷,使老人爱不释手,把玩、摩挲中,焦虑、烦躁一扫而空,进入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责任感,使她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资助儿子扩大收藏,让白舍窑青白瓷重新走入世人眼中。人们笑话她是“八十学吹打”,然而老人决心一下,十头老牛也拉不回头。她卖掉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卖房的钱全部用于收藏。

南城一位古玩商的店里,有一只北宋白舍窑高脚碗,胡日辉去了几趟,价格谈不下来。这天,母子二人又在店里徘徊了好久。古玩商也是个讲情讲义的,看到邹兰英快80岁的人了,还这么喜欢家乡的古瓷,不辞辛劳到处寻宝,内心肃然起敬,几番交谈下来,顺利成交。

这天,胡日辉母子二人到南昌淘宝,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一只白舍窑斗笠盏,器型古朴秀美。店主的一位朋友也很喜欢这东西,开出高价想收购。邹兰英轻言细语解释道,我们是南丰人,收藏白舍窑,不是为了发财,是为了宣传本县的文化和历史。那人听后,竖起大拇指夸道:“你这么大年纪,还在为南丰做有意义的事,功德无量啊!以后,只要我手里有白舍窑的东西,就打电话给你。”不久,这位朋友真的让了两件白舍窑瓷碗给邹兰英。

有梦者,激情在;有志者,事竟成。南昌、上海、北京……许多古玩市场上,都留下过这母子的身影。夏天顶着烈日出发,冬天披着寒风回家,藏品日见丰富。在南昌古玩城举办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母子二人应邀发言,与专家学者就白舍窑收藏、展示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现在,他们的想法是,整理收藏的白舍窑青白瓷,出版作品集,建立正式的展示馆,让一件件精美的古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为千年南丰作出更多的诠释。

作为土生土长的白舍镇人,谢振华对青白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小时候跟着父辈在白舍修建公路时,他看到人们在荒野中发现几座窑包,从废墟里挖掘出的瓷器和碎片,在阳光照耀下通体透亮,闪着玉石一样的光泽。从那时开始,白舍窑、青白瓷的概念,进入了他的大脑皮层。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心里萌动了“做瓷器”的念头。

鬼使神差一般,2008年他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几年下来,传统陶瓷制作的工艺熟稔于心,又热衷于研究、创新器型和釉料,办起个人工作室,成了小有名气的“陶瓷人”。虽然在景德镇陶艺街干得风生水起,但白舍窑的呼唤每每响在耳边,当年青白瓷在阳光下闪耀的情景,一直浮现在他眼前。

2015年端午节,谢振华和妻子江雅婷回南丰。高速公路路牌上赫然在目的“白舍”两个字,又一次让他心里猛地一震。吉州窑、洪州窑、七里镇窑,江西古代窑口名气如雷贯耳,唯独白舍窑似乎被遗忘在角落,以至于本县乡贤携带青白釉茶盏参加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却被误认为是景德镇湖田窑作品,现在想想,都感觉到特别的难堪与尴尬。

“复烧白舍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小谢脑海中跳了出来,同时也让景德镇的同行们大跌眼镜:你们在这里不是干得红红火火的嘛,回去重新开始,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小谢夫妻说,复烧白舍窑,与其说是我们的小事业,不如说是南丰的大事,做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当然也有挑战性,我们年轻,不怕挑战。

同年7月,小谢夫妇不管不顾地回到了南丰。开始时,他们景德镇南丰两边跑,既想把在景德镇的事业壮大下去,又想在白舍窑上写篇大文章。哪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心力交瘁之后,没有结下理想之果。小谢夫妇不得不“壮士断腕”:把蒸蒸日上的陶艺街店面转让出去,从此将心泊在南丰了。

从拜访青白瓷收藏者到搜集碎片,从研究器型到配置釉料,从坯体的厚薄到窑温的控制,不敢说他们经过了西天取经般的磨难,但其中的艰辛与劳累,恐怕用文字难以描述。山重水复时的蹉跎,月迷津渡时的迷茫,柳暗花明时的欣喜……终归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胎质白细、釉汁莹润、格调秀丽的碗、杯、壶和各种雕塑从窑中出来,一种成就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年轻人,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和一腔炽烈的情。复烧的成功,意味着小谢夫妇摘取了陶瓷上的一颗明珠。而元月1日在白舍镇举行的白舍窑柴窑点火仪式,标志着他们正叩开古老且难度颇高的柴烧技艺的大门。

虽然在白舍窑青白瓷的研究生产上已经小有成就,但小谢他们觉得,要扩大白舍窑的知名度,让白舍窑青白瓷成为南丰蜜橘一样的品牌,还有着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白舍窑的召唤,驱使着一对母子、一对夫妻,坚定而无悔地走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