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穆老道

(2022-10-23 21:08:53)

      天穆老道

                     --刘明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位于北辰区南仓立交桥下,京津公路铺路南仓中学校门。全长50米。

2013年,还原了历史上京津公路,天穆村一段的原貌。命名为天穆老道。2017年在南仓立交桥下,京津公路铺路至南仓中学校门一段道路上,竖立天穆老道路牌。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原为京津公路天穆村一段。1959年,北运河截弯取直后,京津公路也随之调直,废弃了弯弯曲曲的原京津公路的天穆老道。如图;





天穆老道

 


南仓中学的南侧保留了天穆老道的原貌道路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

以天穆老道路中段的清真寺堂为界,北段2017年命名为“中学路南”。清真寺北段,还称“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上的清真寺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现存的清真寺北部的路牌,中学路南的门牌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现存清真寺南侧的路牌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废弃的天穆老道北侧道口




天穆老道

 


1959年,京津公路改道后,位于天穆村的这一段道路废弃,村民们陆续在道路两侧建成房屋。原京津公路天穆村这一段道路变成了村中道路。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废弃天穆老道南侧入口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天穆老道

 

 

2013年改造“南仓中学”时,调整了天穆老道的走向,在南仓中学大门处90度折向西,与京津公路铺路相交,2017年在此处竖立“天穆老道”路牌。路牌到南仓中学校门,实际距离50米。




       
      天穆老道

 

                 

      京津公路

 

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筑城建卫始称“天津卫”。那个时代北运河,古时又称“御河”是北平通向南方的唯一通道。随着建卫天津,北平与天津卫的陆路交通应运而生,陆路主要是傍运河外堤而建成的土道,百姓称为“官马大道”,始称“大道”。大道由沿途地方官府营造,一段一段的拼接连接而成。到清代,京津大道已经有了雏形,官府的车马队,行人,车辆都可以在官道上行驶。仍沿旧习称为“大道”,那时尚无“公路”称谓。

1921年重修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并加夯筑。1938年,日本侵华为增强北平与天津这两个战略要地之间的联系,便在路面上铺上石膏,开始称“京津公路”。1941年将京津公路又改筑为混凝路面,路面宽7米。

解放后经过历年修建,京津公路建成是连接北京和天津、塘沽的一条主干道。 经过天津最终抵达塘沽全程149公里,经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省份。

 

 

       古北运河道

 

    北运河,古时又称“御河”,历史称潞水,又称白河。白河(白漕)是明代的称谓。北运河北起通州区(原通县)。自北向南,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北辰区、红桥区等,原在金刚桥附近的三岔河口与南运河相汇,民国时期裁弯取直,三岔河口上移至大红桥,与子牙河(西河)相汇后,注入海河。

北运河流经北辰区境内天穆村时,北运河呈U型流向。在U型港湾中有吴嘴村、王庄村、郭辛庄村三个村庄。1959年,开始北运河治理工程,将天穆镇上的U型湾段进行裁弯取直。郭辛庄村、王庄村的全村农舍、农田划到北运河西岸。吴嘴村的村庄和土地一分为二,形成村内大片耕地坐落在北运河西岸,村舍坐落在北运河东侧。

北运河截弯取直后,吴嘴村形成四面环北运河的孤立村庄。村民到农田劳作,只能通过连接郭辛庄村处的吊桥到北运河西岸。到北运河东岸的农田劳作,也要通过村内的摆渡过河。

吴嘴村周边的老北运河河道,改造成养鱼池,起名为天穆公社养鱼池。

2001年,天津市为纪念天津引滦入津工程,在吴嘴村与南仓村接壤的老北运河河道建了一个大型公园,主题是节约水资源的公园,命名为滦水园”。

吴嘴村与天穆村接壤处的老北运河河道,改造成了一个大花园(在建),暂定名为怡水园”。

 



               天穆老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