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早期的戏剧院
长江剧场
--刘明
长江剧场;初名叫宝兴戏院,又名长江影剧院。建于1927年,有630个座席,座落在谦德庄保安街116号。保安街南行右拐至桥西街口。
解放前谦德庄保安街一带的区域,是著名的三四等妓院聚集区。俗称窑子。长江影剧院坐落在保安街最西端,那时叫宝兴戏院。建设宝兴戏院是为妓女们练习歌舞伎艺,向嫖客展示妓女的技艺的场所。
解放后命名为长江影剧院。并被选为河西区的“甲级”影院。长江影剧院设施好,选用英国SPAN>U字形的灯光,音响设备。在舞台上五颜六色的的灯光随着音乐忽明忽暗,令人眼花缭乱。音响中高频清晰亮丽,层次分明,人声还原真实。低频厚实有力。舞台宽阔纵深,既能放下银幕放电影也能吊起银幕演戏剧。长江影剧院兴建之时,就以现代影剧院的标准设计。所以它布局规整,正面有宽大的门厅,大厅影背墙上是名家与剧情介绍。观众进大厅后分两侧的入场门进剧场。两侧各有去二楼的楼梯间。二楼的观众座席为U形,前排坐席最低,后面的坐席的排列逐渐升高,观众观看剧情时互不影响。
天津评戏名家小月珠、小鲜灵霞带领小百花剧团,在长江剧场驻唱。天津曲艺名家小彩舞(骆玉笙)、李润杰、王宝堂、王元霞,王毓宝在长江剧场开过专场演出。天津相声大师常宝霆、白全福、苏文茂、朱相臣也经常在长江剧场演出。别看长江剧院坐落在谦德庄的保安街的偏僻之处。由于长江剧场的硬件设施完全是一流剧场的配备,在当时演员演唱完全靠真功夫,声音的传递与建筑的风格有很大关系,长江戏院设计的十分合理,不论你在哪个位置,演员唱的声音听的都很好。所以吸引了天津市众多戏剧、曲艺名家都在此演出。

我的家住在长江剧院附近,母亲是个戏迷。家境条件较好,母亲就经常到长江剧院听戏。时常把我也带到长江剧院。只记得大戏要开场了,一阵曲目叫“急急风”的锣鼓梆子打击乐响过之后,戏就正式开演了。到现在我还记得“铡美案”里“韩琦杀庙”。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韩琦先是两手直哆嗦,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
我最喜欢看的是“金沙滩”,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在两军打仗之前,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耍一阵儿花枪。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也会稳稳地接住。其实,我很喜欢戏曲,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评戏。母亲是戏迷,而且唱得很动听。受戏曲的影响我也央求母亲给我买了把二胡,刚刚开始学习拉二胡,拉出来的那个音啊,像弹棉花的声音,又像驴叫,猫叫。难听死了。拉了没有几天的功夫,邻居婶婶大娘再也不忍受,每当我一拉二胡时,总有人出来提着我的耳朵拉到胡同外。历次了邻居婶婶大娘的屡次责备,没有放弃,我改学习口琴,口琴他声音小,不扰民,吹着吹着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几十年过去了,老了老了又想起口琴来。拾起口琴经过一段练习,大家听后一致恭维有口琴大师的风范。现在吹奏时免不了吹奏一些戏曲因素的曲目。吹着吹着,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
长江影剧院是“甲级”剧场,所以能放映首轮新片和海外译制片。三、四十年代的优秀影片也在此复映,“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香港影片“十号风球”、“寒夜”、“家、春、秋”,美国的“社会中坚”,前苏联的“三零六号案件”、“海军上尉巴宁”、“蓝箭”、“非常事件”及其他译制片“冷酷的心”、“红菱艳”、“奥赛罗”等等都曾在此隆重上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