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是谁?正邦设计创始人陈丹专访
标签:
正邦设计正邦设计创始人陈丹文化 |
分类: 正邦设计介绍 |
正邦是谁?正邦设计创始人陈丹专访
正邦是谁?你可能不知道,但如果你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由正邦设计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北京银行等著名企业的LOGO, 而这些正是出自陈丹领军下的正邦设计之手。
http://s16/mw690/00689sBFzy7dazgdWb5cf&690
无论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扭头就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设计师非陈丹莫属。作为正邦设计董事长兼创意总监的陈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设计行业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不再学习,就会落后。
记者:正邦设计作为中国知名的设计机构,如果有学设计的大学生想加入这个行业,或到您的公司里来,您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人才呢?
陈丹:如果要到我的公司来的话,我觉得首先要热爱事业,第二要有归属感。到一个企业去,要对这个企业有种归属感,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这很重要。我觉得,任何企业的人才都有个“二八比例”,即20%的人成为这个企业的核心力量,80%的人成为发展一般的员工。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首先要进入这20%的序列里去,通过你的认真和努力达到这个地步。同时,还要具有人们共性的东西,比如人要追求真善美,懂得与他人互相配合,这些就是做人的一些常识,也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其实工作并不难,关键在于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做好了,就能做得好一些。
记者:您认为作为正邦设计的一个员工哪方面的素质是最值得关注的?
陈丹:持续学习是我们对所有正邦设计员工的要求。贴在公司墙壁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不再学习,你就弄不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更高要求的客户,正邦设计的员工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在学习中掌握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把握最活跃的市场脉搏。 为了学习,我们不惜任何代价,甚至停工。有些人认为我的做法有点偏执,因为已经约好的会谈、提案都得因此而推迟。但我的想法是:“我知道很多人对我有意见,但这些学习机会实在很难得,别人优秀的东西就得学,汲取他人之长才能进步、发展。”汲取百家之长为己用,这就是正邦设计取得优异业绩,领先于其它设计公司的主要原因。
记者:现在的正邦设计规模有多大,是什么使您留住这么多员工呢?
陈丹:今天的正邦设计,拥有80多名出色的设计师,品牌标志设计的创意、制作、市场推广、客户维护等几个重要的环节已经逐步专业化。拥有一个学习的平台,。这里有一个尊重人的环境,这也是很多设计师能够留在正邦设计的原因。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荣获了“2005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这是设计业的权威大奖,也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艺术家的莫大荣誉。您自己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呢?
陈丹: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82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1986年分配至西北轻工业学院。在执教七年后,我到北京开创自己的事业,成立正邦品牌设计中心。 那个奖项是对我以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在我不惑之年的一个美好总结。
记者:您的创业历程对现在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许多大学生也有创业的欲望,您能否谈谈您的创业经历?
陈丹:这个说来话长。在1993年之前,我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任教,做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为什么要离开学校呢?因为我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完全是承传书本上的东西,需要实践来印证,为了这个目的,我就从学校出来了。出来之后,我从事过许多职业:到媒体当过广告版的编辑,到IT公司去做创意总监,但工作时间都不是很长。再以后就开始自己做公司,当时是“皮包公司”,没有办公的地方,平常靠BP机、打电话揽活,给人家做点名片设计什么的。我们刚开始时非常艰苦,没有办公地点,经常是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办公。后来公司发展比较顺利,很快就有了汽车。我们在汽车后面放个大箱子,存放好多资料,这样给别人看比较方便。再后来我还买了房子,这都是用我们的设计成果换来的,我们买的房子完全是一张张设计垒起来的,每平米都是。
记者:那么,正邦设计的品牌是怎样建立的呢?
陈丹:正邦品牌设计中心成立已经有十四年了。正邦经历了从“文化人作坊模式”到“文学性思维发展模式”再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三步曲。我也从一个创意人、设计师向经理人和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正邦设计刚起步时力量很弱,员工人数也不多。很多客户都是冲着我个人的能力来合作的。那时,我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能做到“早睡早起”——就是早晨睡觉早晨起床。那时,我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把客户的产品通过一整套CI理论体现出来。这一阶段是正邦设计公司积聚力量的基础阶段。
记者:曾经有耳闻,您在管理上也利用文化思维, 您能说说具体情况吗?
陈丹:正邦设计发展的第二阶段,我称之为“文学性思维发展模式”。那时我们急需一种“文学性”的管理思维,整体的氛围比较感性随意,通过这种“文化思维”的灌输熏陶,员工对公司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条子文化”是这个阶段最为典型的事例。当时,在管理中正邦设计采取了温婉的方式、诗意的语言。书架上、门上、办公区一角的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字条:“我们在一起多好啊”、“爱同事,就等于爱自己”、“好设计就是好生意”、“行胜于言──最后呈现的是作品,要用作品说话”、“配合是一种修养”、“回避问题只会滋长问题”、“聚精会神做标志,一心一意做品牌”等等。我们采取极为宽松的“文学化”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思想的内核来自于我们一再强调的理念:“尊重即管理”。用最优秀的人,用有好的人性的人,用比自己强的人,用专业人士,是我的用人理念。 可以说,这个阶段,正邦设计真正超越了“文化人作坊”的模式,汇集了一批美术界、广告界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正邦设计也像一所“学校”,培养了大批设计师,现在很多设计师又有了自己的公司,为行业发展带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正邦设计这种开放的平台意义在于不分门派,将各路豪杰、各种思想融汇在一起,好的东西便沉淀固化在正邦。因此即便走一两人也并不能带走正邦设计固有传承的文化。
记者:公司目前发展的情况如何呢?
陈丹:正邦设计发展需要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这就是我所说的公司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企业管理阶段”。从一年多前,正邦设计步入新的发展时期,80多人强大的员工团队,并且形成以“品牌识别”为核心,以标志VI设计为主业,相关子品牌延伸发展的格局:如邦品牌顾问、邦命名注册、邦网络、邦连锁、邦传媒等。单纯的“文学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公司新的发展局面,需要改变文学思维,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寻求新的企业发展模式。 进入2005年,我们正邦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管理制度改革。引进先进的办公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设备的IT化;引进专业财务管理系统;创新分配制度,“不让雷锋吃亏”……以统一、理性的思维管理企业,从先前的感觉过渡到现在的数字量化。对于设计这样一个讲究创意的、难以量化的“纯头脑智力公司”实现管理的量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
记者:在设计圈中,您不是最早开工作室的,最初的规模也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十四年下来,正邦设计能够越做越大,其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陈丹:我很看重一个人的人性怎么样,有好的人性就会有好的团队,能把事业做成,这是人的基本道理。管企业并不难,待人真诚,怀着为客户服务的心。心底无私天地宽!
陈丹介绍:
http://www.zhengbang.com.cn/builder/apps/_public/upload/2014/06/06/53916747177.jpg
正邦设计董事长兼创意总监。
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1993年离开高校自己创业。十四年来,陈丹设计了很多标志,个人主要作品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北京银行、国家统计局、清华同方、中国文物保护、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南方电网、经济半小时、国民人寿、阳光财险等标志及视觉识别系统。
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处处可见出自陈丹之手的标志,陈丹领军的正邦设计公司硕果累累,标志深入各行各业,且大多占据了行业的龙头企业,比如中国六大电信基础运营商,正邦设计为四家导入了视觉识别系统,为人熟知的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夏新电子、福田汽车、星马汽车、雅客食品、中国国旅、中国航天、中国黄金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一重、联想控股、哈电集团、迈普集团、PICC人保健康、利郎男装、暖倍儿、一品黄山、北京自然博物馆、保利剧院、宫颐府、神华准能、商务部贸发局、UT斯达康、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当当网、天极网、北京地税、扬子石化、长江石化等品牌形象设计均出自陈丹领军的正邦设计公司。
主要获奖情况
1、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标志获2003年中国品牌金奖
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标志获2004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中国品牌形象设计大奖”
3、中国南方电网集团公司标志获2004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中国品牌形象设计大奖”
4、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标志获2004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中国优秀品牌形象设计奖”
5、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志获2004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中国优秀品牌形象设计奖”
6、瑞尊电子商务软件公司标志获2000年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识别系统类优秀奖
7、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征集入选前十名,并获优秀设计奖
8、北京奥运会会徽征集有四款方案入选百名名单
9、2004年中国文物保护标志金奖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会徽征集获入围前十名,获入围奖
11、2005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品牌经理人”,入围2005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
12、陈丹获得“2005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