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2017-03-03 10:09:49)

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宜川县初级中学  苏小虹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习是发现难点的关键,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前奏,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只是盲目地听或写,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不能把握重难点,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提高成绩。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部分教材篇幅长,内涵深,语言含蓄,生字多,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是有距离的,也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如语句不通顺,背景不熟悉,主题难理解,表达难欣赏等。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学生要带着比较充分的了解走向课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研究探究出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通过研究,引领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

5、通过研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自主介入学习的热情。

课题研究内容

有效预习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因此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预习方法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事性散文以外,还有诗歌、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等,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人教版教材的编排都是按专题来组织内容的,一个专题一个单元,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课本后还有课外古诗词、名著导读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课文有何帮助呢?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如何来关注这些内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对于中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么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能够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4、预习方法指导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2、经验总结法: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课题计划和课题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3、案例分析法:结合课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预习方法、预习状况,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等信息,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课题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3——2016、4

1、确定课题,制定课题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

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5—— 2016、10

1、根据实施方案进行重点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探索中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2、制定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3、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案例。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撰写阶段性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预习作业展示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11——201612

1、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和一些研究成果。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课题研究成效

    学生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2、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3、学生感到语文预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教师方面:

1、转变了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预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我的科研意识,丰富成果展示。

3、撰写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反思

    我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钻研。如关注学生预习中产生的质疑并设计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上应该注重学预习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师生课后的反思沟通教师预习的主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关系如何紧密联系有创新;对部分自主质疑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预习指导等,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此外,引导学生方面,还须大胆放手,做足课前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讲评课的流畅性、艺术性和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语文有效预习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把我的课题研究深入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