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18-05-30 22:29:09)
标签:

杂谈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下面,就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一、充分利用课件。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我利用课件把书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明白算式的含义。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用大屏幕显示取代老师的板书,忽略了板书对一年级孩子书写的示范引导性,我把连加的算式及过程都清楚地写在黑板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保证记忆的持久性。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时间比较短,我就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先进行连加教学,然后注重解题思路的指导。在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看图,给学生大量时间让学生说图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通过广泛提问让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展示环节让学生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算理进一步扎实掌握。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力求吸引学生,让学生帮图中的3个小朋友算买汉堡要花多少钱,买可乐要花多少钱时,由于贴近学生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答案。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我借助摆积木、赛龙舟等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这时,我有意放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让学生自己列算式并计算,然后挑选最快小组的四号学生展示,不一样的举手补充。这样,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 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的不足:新课开始时,我引用复习导入,先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题,把学生的思绪先引到课堂上来,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想法没错,但我忽略了情境的导入,使得学生开始情绪不高。这些复习题的设计与新授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出些连加的题,数字小一点让孩子们算。”尽管也注意课堂组织,但引导性、激励性的语言用的不够,对学生进行表扬、评价过于单一。可以运用伸大拇指,自己夸自己:“我真棒”等激励性的语言,调整课堂气氛。”真是说的太好了,这次评课活动让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听课教师的指点,真是一语中的,令我茅塞顿开。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收获多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