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依山傍水,以石桥、老井、古树、老宅而闻名,这里有老宅4座,分别为李家大院、孙家大院、赵家大院和马家大院。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大学农学院亦驻此办校。2014年,该村入选国家七部委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娃娃桥,位于村南侧。据了解,娃娃桥始建于清朝,石栏上浮雕图案非常精美,绘有鹤、麒麟、鹿、荷花、牡丹等图案,手法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5年,该桥被定为栾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传说,这座古桥建于清嘉庆年间。当时村里一孙姓大户的户主突然病故,将万贯家财留给了妻子,妻子决心为其守寡。因孙老太太没有子女,她便拿出钱财为村里修桥。村民们为纪念无子女的孙老太太,将该桥命名为娃娃桥。
娃娃桥长16.7米,桥宽3米,石桥上蕴含着许多文化经典,石桥两边八根石柱链接栏板石九块,八根石柱上分别雕刻着石狮四对,石猴三对,石人一对。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寓意着吉祥威武的守护神。据传,那时如果洪水爆发,这些狮子的眼里就会流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起到预防灾害的作用。石猴的寓意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蕴含的“好时候”“封侯”等多种文化内涵,也是祝福过桥人封侯的命运吧。石栏板上是浮雕画面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松鹤、麒麟、松鹿、荷花、牡丹、龙虎、凤凰、山水等,这些古代的吉祥物,寓意着人们福禄安康,松鹤延年。
桥栏板上的雕刻艺术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精彩的还要数骑牛读书、骑驴过桥等人物故事了,骑牛读书代表了中国古代耕读持家的优良美德,骑驴过桥后跟书童,代表了士人进京赶考求取功名的勤奋精神。
而今,人们为了传承桥文化,在娃娃桥头修建了气派宏伟的仿古大专门,五脊六兽的格局显示出古老的风韵,但还是掩盖不住它的仿古雅嫩和浅薄。远远的农田里葱茏,它告诫着人们,这里是生生不息的是天下苍生的根本。一条青石路,一座娃娃桥,一个古村落,送走了多少客人,人生风雨多少代。唯有石桥通古今。
面目苍老的娃娃桥虽然没有当年模样,但它用尽全力支撑着车马行人通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展示着一位老人的赤心和功德。百年来,有多少商贾名人从此走过,有多少平民百姓为走向致富之路通过这座桥,把货物运送到理想之地,赚取多少收入来改变生活,由贫穷步入富裕,有多少善男信女通过这座桥,走上了携手连理,繁衍着这里的人们一代一代延续至今。
走近娃娃桥,这里有赏不尽的景色,走近娃娃桥,这里有看不完的别致,走近娃娃桥,这里有唱不完的情趣,走近娃娃桥,这里有古村古院落的叙说,真是一步一个景,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