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沟村位于巩义市涉村镇东南部深山区,地处巍峨的嵩山脚下。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该村有著名的蒲池(南池),传说隋朝时泉中曾有神龙出现,故叫“龙泉”。因其位于蒲坡下,周围蒲草丛生,故又名“蒲池”、“蒲泉”;又因泉西北200米外有一座千年古刹菩提寺,故村人称泉为“南池”。这里背靠山崖,怪石嶙峋,松柏苍翠,泉水从崖下涌出,形成一泓碧潭,有三条渠道引水向北流去。蒲池池水冬暖夏凉、清澈甘甜,常年不断,涌出量每小时三百多吨,是巩义南部山区少见的地下水源。村电管站通过水泵把蒲池水引向村南山巅最高处塔坡,供全村生活用水及灌溉。蒲池旁伴有一棵古紫檀树,基部粗8米余,上分六杈,旁逸斜出,老干虬枝,枝叶繁茂,遮天避日,绿荫如盖,罩于碧波之上。
古泉、古木、古寺,奇山环围,秀水北流。蒲池碧水如镜,檀影倒映,中秋赏月,月影与檀影错杂,轻风吹动涟漪,倩影聚散晃动,人月共醉,极富诗韵,因美其景曰“蒲池醉月”。加上此地处于北坡登嵩岳的路上,因而很早就驰名于巩县全境以至东都洛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罗水西北流,蒲池水注之,水出前蒲坡,东北流合罗水,为之长罗川。”清代施诚所修《河南府志》对此作了补充考证:蒲池水“则今菩提寺水也。凌沟村南边有蒲池,在蒲坡下,池大丈余,水石涌出,可溉良田两顷有余,西北流八里,至夹津口入罗川。”唐宪宗元和五年,韩愈任东都洛阳令时,曾与张籍、卢仝等前往嵩山路经此处,夜宿菩提寺,写诗一首:“修竹缕缕荷花香,溪流鱼游作队行。紫檀映水游花龙,禅院钟声震悠扬。”据传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嵩岳曾来到蒲池,赞美此地风水之好曰:“一岭九翠峰,出水出朝廷。蒲泉岭尾出,汇流洛水中。”清嘉庆十三年,东周书院主讲张凌云来此避嚣养病,为蒲池龙王庙碑写《蒲泉记》,文中盛赞这一带之佳景,并引用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说“此中有真趣矣!”历代文人墨客所写游蒲池的诗文甚多。
另外,蒲池旁不远处还有座龙王庙,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庄稼有个好收成。村委会北边二百米有一座庙宇——老君庙,青砖蓝瓦,香火旺盛。每年二月十五老君生日这一天,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老君祝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