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宋皇陵——七帝八陵之永熙陵。
永熙陵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的陵寝,位于永昌陵西北两公里左右的芝田镇滹沱村村边,现神道上铺了青石地面,成了人们日常的休闲场所,故周边略有修缮,且有人管理,不过陵寝依旧在茫茫的田野里。
陵主赵光义,宋太宗,后晋天福四年(939)生于洛阳,后周显德七年(960)协助其兄赵匡胤夺取皇位建立宋朝。建隆二年(961)起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成为北宋政权实权人物之一。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夺取皇位,当年改元太平兴国。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完成政权内部统一,随后在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中两次大败于辽。至道三年(997)年因箭伤发作,死于开封皇宫,同年十月葬于河南府永熙陵。
现在的永熙陵,地面上的建筑物已片瓦无存,只有宫城的围墙--神墙以及神墙拐角处的角楼遗址尚可寻见。然值得庆幸地是,陵台前方两侧,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58件石雕像,有飞禽,有走兽,有人物,件件都称得上是古代艺术精品。其中的石羊、石甪端造型雄浑,刀法冼炼,其气韵、神态栩栩如生,参观过此陵的人,无不赞叹古代艺术家们独具的匠心。
永熙陵石雕作品更加高大,人像面部丰腴,表情威严,给身临其境者以赫赫压人之感。其体型头大身粗,近前仰视,更加强了躯体伟岸之感,而头与全身的比例也恰到好处。这种根据透视需要而加以变形的表现手法,是继承唐代佛教雕塑的传统。雕刻技法上刀法细密,写实倾向加强,个性刻划也较为突出。石羊轮廓清晰,形象优美,无论造型与雕刻技法,为宋陵雕刻之上乘。当地群众有句顺口溜:"东陵(永裕)狮子,西陵(永泰)象,滹沱(永熙)陵上好石羊"。东侧的客使,布包头,大耳环,高鼻深目,手捧珊瑚与宝瓶等,似西亚阿拉伯民族形象。西侧客使,戴平顶冠,手捧印,似东亚朝鲜、日本等国形象。人像的表情刻划,强调对于墓主去世的哀伤之感。镇陵将军盔甲上的纹饰开始丰富细致两胯处浮雕去龙纹与虎头怪兽……,总体来说,永熙陵石雕开始更注重细节,造型上不求准确而求气势。
在永熙陵的西北部,有三座陪葬皇后陵。离永熙陵最近的一座,在永熙陵北门西北约300米处,这里陪葬的是宋太宗第三位皇后,也是宋真宗生母,元德李皇后。元德李皇后陵的石刻保存十分完好,风格和永熙陵很像;在元德李皇后西北不远,大概100米的样子,是宋太宗另一位皇后明德李皇后陵,明德李皇后陵的建制,陵台大小,石刻样式和元德皇后相仿。但是比较亮点的是石虎雕刻,笑容可掬,憨态使然,十分有个性;在两个李皇后陵北200米左右,是宋真宗章穆郭皇后陵。根据北宋皇陵的埋葬原则,晚辈的皇后如果陪葬早辈的皇陵,应该葬在先辈皇后陵区的北面。
根据宋会要,在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永熙陵已经有八座陪葬墓,后来又有其他一些陪葬墓。但是据现场考察,章穆郭皇后陵北面不远就是天坡河河谷,陵园北门已经面临天坡河水冲刷,估计所有陪葬墓都已经在1000多年的河水冲刷下销声匿迹了吧。
附葬墓(皇后陵)
元德李皇后陵,宋太宗第三位皇后,也是宋真宗生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