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寺
伽蓝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清西村,伽蓝寺前身为回郭镇关帝庙,当地俗称大庙,建于唐代或宋代,原大殿气势恢宏,蔚为壮观,里面的石柱两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大庙前的长土坡,被称为自然村“庙坡”。大庙解放前曾是回郭镇著名的完小,后来是清西小学和初中。八十年代初因在大庙西建新学校,把大庙拆了,用大庙的椽子和木立柱,做新学校的门窗。据说,此庙在老《巩县志》中有记载。
2013年初由李有标老居士以及印敏师傅在关帝庙原址上发心重建伽蓝寺,重建期间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广大信众的大力支持。目前建成的有伽蓝殿、配殿、山门、
钟楼 、鼓楼 、伽蓝菩萨圣像、 滴水观音像、舍利塔。正在建设大雄宝殿,斋堂以及其他配殿。
在中国的佛教中以关公为伽蓝神,事见《佛祖统记》卷六: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二月间,时有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到荆州,欲于当阳玉泉山建精舍,这玉泉山相传为忠义大将关云长死后所镇。公元219年,关羽因时节气数所致,兵走麦城落入孙权所设陷阱,同年十二月首级被取并转送曹操。有志不遂,又含冤而死,故其英魂留连,镇守于此。
智者大师就于七日后出定,见到原有千丈湫潭之处已化为平坦的基址。其上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建造速度如同神运鬼工一般。智者大师就引领徒众入驻于内,日夜精勤演说佛法。
有一日,关羽又相告大师:“弟子今日获闻出离世间的佛法,愿意洗心革面,转变旧念,求受戒律,永为菩提之本。”智者大师立即应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庄严道场,秉炉焚香,授予关羽三皈五戒,使其成为一位真正的佛弟子。
关羽遂脱离轮回之苦而自在解脱。关帝有感佛恩浩大,以其忠义之心誓愿永远作为佛教的护法。其神的威德,昭布千里,远近瞻仰祈祷者,莫不肃然起敬。
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了佛教的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监察是是非非。古楹联正好说明:“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他说:“寺院一根草,劝君莫来讨;昼夜三分利,子孙还不了。”
关圣帝灵感对后世影响之大是难以估量,人们对关圣帝的忠义双全,英武神勇无不敬仰之至,对关圣帝的美好传说无不铭记效仿,老百姓用关圣帝的威武和故事教育后代十分灵验,关圣帝的美好故事是民族文化对后人教育的好教材。
李氏祠堂
清西村李氏先祠紧邻伽蓝寺,系该村李氏族人祭祀先祖的神圣地方。
巩义市回郭镇的宗族活动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家庙
(或称某氏祠堂):大凡一个姓氏多住在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始祖(又叫立祖爷)。回郭镇多数人家是“明太祖迁晋民以适中原”时,从山西而来。当时各地来的那一位先人,即为祖爷。为了祭祀先人,多在本姓氏居住村庄中比较合适的地方,修建祠堂。祠堂形式较大者,修有大殿、廊房,雕梁画栋,绿砖红瓦,金碧辉煌。将同族先人按世系名讳立碑蘸石,或以布列世系表,供奉于殿内,门上高悬“某氏祠堂”,也叫家庙。
2、 祭祖:
一曰拜祖(统称祭祖),一曰上坟。凡有家庙,解放前都有庙产(地若干亩及供奉用的家具器皿等)。在村中有地位者可轮流种庙地,一轮一年,一年内祭祀一切开支由其支付,名曰做社,这个人被称为当年的社主或社头。新年前由社主将祠堂清扫干净,并将供果馔肴摆上,到正月初一,社主和村中主事人等到祠堂内烧香磕头祈福,清明节新社主请一台戏在祠堂前唱三天。事先由新旧社主和村中主事人等到祖茔(又称佳城)扫墓,并将先人英灵请回,供奉于戏台前,先人桌上供品丰盛,名曰拜扫。或寒衣节(十月一儿)或冬至节,在祠堂前唱戏,让先祖英灵享人间之快乐,或各户人家将近代先人写于白布上,名为轴纸(可解下,有轴,会卷起),每逢新年、节日,办红白事预先放下,上供果焚香烧纸,统谓之祭祖。
3、续家谱:
一个姓氏祖宗,为追念先人,不使先人失祀,隔上数十年,家族中有名望又有热心的老者为首,组织一部分有文化的人,将全宗族按世系枝蔓分列清楚,分门别户给予全面登记,谓之谱世系,也叫续家谱。(参见千年古镇——回郭镇(五)宗教信仰、宗庙活动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