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2018-07-10 07:03:03)
标签:

焦作之行

孟州旅游景点

孟州黄河文化苑

黄河左岸堤防起点

孟州金堤莺歌

分类: 河南省内旅游景点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黄河文化苑,位于孟州市南堤小金堤大坝沿线,是孟州市黄河河务局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孟州市开仪黄河游览区,在黄河岸边建成的一座融诗词佳句、谚语民谣及治黄策略等内容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游览景区。
    该黄河文化苑占据1560米长的黄河堤岸,以展示黄河文化为主线,以书法、绘画、石刻、雕塑、楼台、亭阁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分为治黄名人和黄河河工雕塑区、太行奇石碑林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其中太行奇石碑林区有造型各异的景观石100余块,为新“金堤莺歌”增添更加靓丽的风景。如今人们相邀结伴到此乘荫消暑,休闲观光,陶冶情趣,乐此不疲。
    该黄河文华苑占据的小金堤沿线,也是孟州古八景之一的“金堤莺歌”景区。有古诗佐证:“二月春风剪细柳,婉转黄莺闹枝头,此景应居蓬莱地,消灾去忧不封侯”。传说八仙铁拐李云游天下,奇景见遍,都不稀罕,但看到小金堤,眼界大开,身不由己依树而卧,乐而忘返。要不是汉钟离催他去点化曹国舅,他准备在此地结庵定居。如今,新“金堤莺歌”景色更加迷人。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黄河从孟州境南流过,长26公里,这里是中下游的结合处,黄河水面放宽,大量泥沙淤积,开始成为“悬河”,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左岸)就从孟州境内中曹大王庙筑起,自古就有“千里黄河大堤始于孟县”之说。
    黄河在进入孟州市之前,处在峡谷之中,水流湍急,通过小浪底水库流入孟州境内后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历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泛滥。西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治河,他动用几十万人修筑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荥阳,东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黄河得到初步控制。自古黄河大堤起于孟州,比右岸的起于荥阳的要长近百公里,故孟州有黄河第一坝之称。
    千里黄河左岸堤防修筑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解放前,大堤由于年久失修,每当洪水来临,常常坍塌滑坡,无法抵御黄河洪水起到防洪作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黄河大堤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治理非常重视,在历史堤防的基础之上,先后对黄河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复堤。左岸自孟州中曹坡村大王庙高崖起,到黄河入海口山东垦利县境,全长700公里。孟州境内的堤防于1974年至1975年又培修增高,形成今日的黄河大堤,全长15.43公里。在孟州市中曹坡村头,可亲眼目睹为纪念人民治黄五十年的丰功伟绩,由孟州河务局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纪念碑。该碑由碑座与石碑两部分组成,共分四层,碑座上部为浅绿色,象征着环保与平安,预示着黄河将变清变绿,永得安澜;石碑由一近5吨重的整块南山青石制作,总高3米,碑座底部为红色,象征着奔放热烈,代表了3万多名治黄职工对母亲河的深情;碑面长2.86米,代表黄河流经孟州市境内28.6公里;高1.543米,代表孟州境内整个堤防长度15.43公里;碑厚0.3米,表示孟州市有逯村、开仪、化工3处控导工程。
    纪念碑正面刻着原黄委主任袁隆题写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中曹坡”十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背面碑文介绍黄河风情、历史概况,颂扬人民治黄50年的巨大成就。该纪念碑1997年11月10日开工,11月28日完工,为黄河千里堤防增加了一处有极大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

焦作之行:孟州黄河文化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