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俗称藏梅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顾县乡回龙湾村,因背靠白云山而得名。旧时香火鼎盛,规模宏大,有四层院落,头层为四大天王殿,殿前东壁塑有黄巢坐像,披盔戴甲,气势不凡。二层大殿供弥勒佛像。三层为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最后一层是僧人居所。寺内的千年双面佛堪称镇寺之宝。另外,寺院内碑刻林立,共有36方,最为全寺上下称道的是隋唐时期的“八棱碑”(经幢),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其上刻有500人物像,形态各异,刻工精良,技艺高超。
然而,随着年深日久风雨剥蚀以及战乱等原因,白云寺历经兴衰,其建筑也曾屡毁屡建。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僧人陆续居此修行,并与一批有缘信士发心在原址上重修寺院,最终建成了一座红墙黄瓦、殿堂林立、亭台楼阁及佛塔栉比的大型院落建筑群。整个寺院大致坐东朝西,占地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寺院西围墙正中建筑为山门,进入山门,是一开阔的庭院,庭院后半部分为寺院的主体建筑,主要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亭玉皇殿、伽蓝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六祖殿、圆通宝殿、准提阁等建筑。大雄宝殿与观音亭之间云路两侧立有明清时期的碑刻五通。伽蓝殿廊下立有三通清代石碑以及三通近年重修伽蓝殿的功德碑。
白云寺还流传着两个传奇故事。相传,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起兵前曾隐居此寺。他终日习文练武,在百忙之中,还喜欢练练书法。一个叫梅白的小和尚,一直给黄巢磨墨端砚。一日,梅白见黄巢常在纸上写字,好奇地问黄巢:“师父,你每日记甚哩?”黄巢道:“记下我将来要杀的人。”“有我吗?”梅白越发好奇。黄巢开玩笑道:“有,头一个就是你!”梅白大惊失色:“我终日侍奉你,不能不杀我吗?”黄巢笑笑说:“可以,但到正月初七你要躲一躲。”话说到了正月初七,梅白躲到了寺院前的古槐躯体内,心想如此再安全不过了。不料大军开拔前,黄巢提剑以古槐祭旗,他高举利剑朝古槐砍去,藏在树洞内的梅白没有躲过此劫。为了纪念小梅白,黄巢后来重修了寺院,把白云寺改名藏梅寺,并留下了“黄巢祭旗千古憾”的故事。据《巩县志》记载,黄巢起义军征伐长安前,曾在此驻兵,并挖洞贮粮。直到今天,在当地百姓中还有巢门寺的说法,附近也有阅兵台、练兵场、饮马泉等旧名。
另外,这里还流传着一个与皇妃有关的故事。唐玄宗有一位梅妃娘娘,端庄贤淑,但遭人诬蔑被打入冷宫。后被梅妃一个贴身丫鬟冒名顶替在冷宫受苦,梅妃得以逃走。一日,她来到休水河边,实在走不动了,看到这里有一座白云寺,就想在此出家。当时寺院的住持接纳了她。于是梅妃在此出家,从此远离是非,得以善终。于是,“梅妃修行白云寺”便传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