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庙为一道观庙宇,原名玄帝庙,庙宇开阔,且俊巧有致,气势恢宏。前有涧水映波,后有金水环歌,左埠右峦衬托着崇邙巍庙的肃穆与庄严,庙后村即因处于该庙之后而得名。玄帝庙始建于盛唐时期,祭武帝真君,即北极星神,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后更名为活杨宫。
为何更名活杨宫?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是在一个炎暑之午,玄帝庙里走进的一个邋遢老者,让庙里苦苦修行了六十载的智纯道长记得很清楚。那老者衣褴破旧,浑身污渍,进得庙来就向智纯道长要吃要喝。修行有素的道长一一答应,并引他在一个用枯死的杨树锯成的圆木墩上坐下,然后去厨房取来饭菜递过去。那老者与道长素不相识,但却非常傲慢。不仅没有道谢,还让道长在一旁为他扇扇驱暑,道长从之。谁知老者得寸进尺,他用带满污垢的脏手在饭碗里把稠饭捞起自己吃了,却把剩下的残汤递给道长,让道长喝下。道长以清净修身,此等污物岂能喝下。道长把碗接过,喝也不是,拒也不是,正在犹豫间,那个吃饱喝足的邋遢老者手摸肚子站起身来,扬长而去。智纯道长随手把碗里的残汤泼在了那个人坐过的杨木墩下,扭头回了房内。
智纯道长闭目自修,很快忘却了这个烦脑。等他做完功课后来到院里,突然发现那个被老者做过杨木墎发出了绿油油的枝叶。他大吃一惊,忙上前去搬动那木墩,木墩已扎地生根难以挪动。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老者是前来度他进入仙境的神仙。于是,便不顾一切地前去追赶,一直追了一夜,追到黄河平阳渡时天已大亮,看到那个邋遢老者竟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正站在河边准备渡河。道长忙上前跪下叩头,求仙祖点化。吕洞宾不为所动,仰天感叹,随吟诗曰:“木无根兮水有枝,人有眼兮眼无珠,人不知兮人不知,天上地下有何异。番然跨起云间鹤,一奔飞到洞庭西。”吟罢顺手在岸柳上捋下一把柳叶撒入河中,那些柳叶便排成一排通向了河心沙洲。然后踏柳叶过黄河,在沙洲上骑一白鹤翩然白云间,直奔洞庭而去。
智纯道长知道自己修练尚未到家,就重返回庙里修炼。此时,吕洞宾坐过的杨木墩已拔地而起,变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钻天杨。玄帝庙自此更名为“活杨宫”,黄河边吕洞宾驾鹤而去的平阳渡,后来有了村子后取名为白鹤村,这些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至于后来的祖师庙,则是当地行业祖师崇拜的一种形式,是民间所谓的“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庙”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