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
该纪念碑位于洛阳偃师市市区北部的虎头山森林公园大门东侧,建在寓意1700年历程的17级台阶的两层方坛上,碑体总高13.6米,由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体正面刻有“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13个鎏金大字,背面镌刻着碑铭,基座四周是表现客家先民南迁及客家人发展历史的浮雕。在方形碑体上端的圆柱体饰以祥云图案寓意“天圆地方”,其上安坐名为望君归的瑞兽。瑞兽面朝客家先民当年离开故土的东南方向,寓意着家乡父老期盼离乡的游子,从四面八方回归故里。
此碑设计古朴典雅、庄重大气,着重体现了客家迁徙历史、河洛地域特点以及中国传统礼制精神等,为全球客家人寻根溯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地标,对传承客家精神、增进中华大家庭凝聚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客家是汉族的重要支系,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自西晋末年开始经历5次大规模南迁。形成客家民系后,许多客家人又漂洋过海,播迁海外。目前主要分布于全国9个省份及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专家认为,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汉魏洛阳故城是这一南迁活动的考古坐标,其主要遗存集中在偃师市。
2007年8月20日,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历史考古学、客家学专家在河南偃师召开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确认,河南偃师市是客家先民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始发地,客家人根在中原、根在偃师。中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授予偃师市“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地”纪念性称号,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向偃师赠与“主体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圣地”牌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