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对研究金代建筑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区金代砖塔结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从塔的造型和内部结构来看,该塔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及齐云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云塔高三十五米,共十三层。塔院座北面南,占地面积四十余亩。自一九八九年以来,在市宗教局领导下,白马寺已故方丈海法法师积资百万,修建齐云塔,建有禅堂、教室、观堂、僧房等三十余间及山门、碑廊,成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场。现有尼众三十余人在此修学佛法。
齐云塔旧与清凉台、腾兰墓、断文碑、夜半钟、焚经台合称"白马寺六景"。齐云塔还有一奇,站在齐云塔南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洛阳市第23中学的几个同学,经过几次对地形测量,揭开了齐云塔神奇的蛙叫之谜:在离齐云塔大约20米的地方拍手,声波传到塔身后被反射回来,其中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声波,先碰到塔身并被反射回来,接着第一层塔檐也把声波反射回来;依次是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等等,都相继把声波反射回来。其中还包括各层塔檐在反射声波时所形成的聚焦现象。人们听到的由齐云塔形成的回声,是由好多次简单回声的叠加、延续以及所谓"聚焦"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回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