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洛阳:洛阳市区一日游线路推荐

标签:
大美洛阳洛阳觅古洛阳名胜古迹洛阳一日游走遍大美洛阳 |
分类: 洛阳市(郊)区景点 |
大美洛阳市区一日游线路推荐
(坐上公交去旅行)
洛阳是一个文物古迹众多的地方,在这里旅游,你会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这些闻名遐迩的景点,还有很多你从未听说过的古迹,但一睹芳容,便会被其吸引,甚至流连忘返。下面,特为您推荐一条坐着公交车(或自驾)去旅游的线路,让您去领略古都文物古迹的风采,感受洛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线路:
邵雍故居(省保)—周公庙(国保)—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下清宫(省保)—上清宫(市保)—吕祖庙(省保)—大福先寺(市保)—洛阳民俗博物馆(国保)—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国保)—洛阳山陕会馆(国保)
第一站:邵雍故居(省保)
邵雍故居拜谒邵夫子。其故居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安乐村。
从洛阳市区乘55路、81路、66路、69路、53路、58路等公交车过洛阳桥,至安乐(原师范学院)站下车,龙门大道左侧,就看到了邵雍塑像,其后就是邵雍故居,又称邵雍祠堂。2016年,纳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的两扇大门上的红漆已经剥落,正上方横书“安乐窝”三个大字(“安乐窝”一词,《辞海》等解释,是宋代著名理学家邵雍的故居,后泛指舒适、安逸的住处,或喻安贫乐道、清静淡雅的生活环境,相当于现在的别墅)。邵雍故居在北宋末年遗弃民间;金代改为“九真观”;明景泰年间,河南知府虞廷玺访得故址,“缭以垣墙,植以树木,构堂三间,塑康节之像于其中”。后历经风雨,保存至今,即现在的邵雍祠堂,仅留有清代建筑“皇极书阁”三间,其他建筑四间及明清碑石数方等。
邵雍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创“先天象数之学”,用象数推演方法去解释《周易》关于宇宙万物生成演化。程颢、程颐兄弟称其理学为“内圣外王之学”。他居洛阳40年,潜心治学,著述甚丰,颇有修身养性之术。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邵雍对《周易》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故洛阳一带流传有许多他识签算卦、料事如神的传说。收入小学课本的那首《一去二三里》的诗,也出自邵雍之手。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春天到来后景色宜人的乡村田园风光图。邵雍年66岁病逝,被追谥为“康节”,葬于今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荆山下,世人誉之为“圣人”、“夫子”。
俗话说得好,“境由心造,乐由心生”。大凡很容易满足的人,都是很快乐的人。只要你愿意快乐,那么无论住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样的饭食,你都能像邵雍一样找到快乐的理由。
第二站:周公庙(国保)
洛阳周公庙位于今老城区定鼎南路与凯旋东路交叉口东侧,是为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洛邑的缔造者周公而修建的庙宇,是我国现存的三大周公庙之一,也是周公后裔150余姓寻根问祖、祭祀祖先的圣地。从邵雍故居出来,龙门大道安乐站乘坐81路、53路等公交车至定鼎南路中州中路口下车即到洛阳周公庙。
第三站: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位于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是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从周公庙出来沿着定鼎路北行一站至中州路口即到)
这里曾是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都城或陪都的核心区域所在,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后沿用500年之久。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武则天时期的明堂和天堂,分别被称为万象神宫和通天浮屠。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主要分布有唐代的明堂、天堂和宋代的太极殿等重要建筑遗址,重点保护展示武则天时期兴建的明堂和天堂等标志性建筑。明堂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是宫城的正殿,也是当年唐高宗、武则天一统天下、执掌国柄,沟通天地、感应四时的重要场所。历史上的天堂作为建造于隋唐洛阳城中心区内的大型皇家礼佛建筑,是武则天主政时期佛教文化、宫廷典章制度规范的集中体现。天堂建筑外观上有五层,内有九层,象征女皇九五之尊的无上地位。
泱泱大唐,巍巍古韵,遗址公园让你梦回大唐盛世!
第四站:下清宫(省保)
下清宫,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上清宫森林公园下岭(道北三路),正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之内。(从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北门出来,到唐宫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大唐宫建材广场站乘坐36路公交车沿着定鼎路北行两站,至史家沟南站下车,沿着道北三路东行约1公里即到下清宫)
下清宫,原名青牛观,是老子当年炼丹拴牛的地方,老子在此拴了青牛后,步行上山到位于翠云峰上清宫处炼丹,胯下青牛就在此等候老子。后人为纪念青牛,在此建观,所以下清宫又名青牛观。
下清宫规模不大,占地近40亩,由中院、西道院、东道院三部分组成,庙院东西宽50米,南北长90米。近年来,下清宫斥资近千万元,先后修复、重建了东西配殿、三清殿、钟鼓楼、放生池、聚仙桥及道教文化碑廊等,一个全新的下清宫走进人们的视野,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五站:上清宫(市保)
洛阳上清宫,位于洛阳市城北邙山翠云峰上(上清宫森林公园内),是著名的道教名观,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上清宫”名字出现的道教名观。相传此“上清宫”确实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该宫现为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下清宫出来后,沿着上清宫森林公园内的道路北行约1公里即可到达上清宫)
洛阳上清宫,始建于公元666年,为当时的国家级建筑。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因而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人追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也称老君庙。洛阳上清宫,金元已废,以后多次重修,民国时亦曾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军炸弹破坏,仅翠云洞和洞上平台、三间屋脊歇山顶老君殿幸存。
洛阳上清宫为中国的道教文化传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涉足,也曾留下了不少美丽诗篇,杜甫有“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诗句,吴道子在此绘了《五圣千官像》,苏东坡也曾在此题字留念。
第六站:吕祖庙(省保)
洛阳吕祖庙,俗名吕祖庵,位于洛阳市瀍河区北部的邙山之上、洛孟公路东侧,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为了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从上清宫出来后北行约200米即可到310国道边,在“上清宫站”乘坐36路公交车东行3站至“310国道洛孟公路口”站下车,沿着洛孟公路北行约500米路东即是吕祖庙)
初建时,其规模较小,后经多次重建和扩建,规模逐渐扩大,现存有山门、前殿、正殿、配殿、厢房等古建筑二十六间,三进两院,布局严谨,小巧玲珑,红墙黄瓦,屋脊六兽,砖雕栩栩如生,真可谓福地洞天。该庙于2008年6月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站:大福先寺(市保)
大福先寺,位于洛阳市东花坛东唐寺门村内(又称古唐寺)。该寺坐南朝北,背依洛水而面眺邙山,与传统的寺院风格迥异。(从吕祖庙出来,返回310国道边刚才下车处,继续乘坐36路公交车经过5站至“白马寺路310国道口”下车,然后东行约200米穿过焦枝铁路桥,继续东行约30米路南有一陇海铁路涵洞,穿过此涵洞见路口东行约200米就到了唐寺门村的大福先寺)
据有关资料说,它原名福先寺,始建于唐朝,原址在今郊区瀍河乡塔湾村西头"唐寺崖"处。明朝洛河泛滥,将寺冲毁。洪水过后,乡民将寺中留存的部分遗物北移数里,重建寺院。
1922年,重修寺院后,军阀吴佩孚的参谋长张佐民为山门门额题"古唐寺"三字,保留至今。人们环寺而住,村名就叫做唐寺门村。寺内现存山门殿、观音殿、白衣殿、立佛殿,另有碑石十余方。
第八站:洛阳民俗博物馆(国保)
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瀍河回族区新街433号,是一座以展示洛阳地区民俗风情、弘扬河洛文化为主旨的专题博物馆。(从大福先寺出来,沿着原路返回到“白马寺路310国道口”,乘坐36路、58路、41路等公交车,经过1站至“东花坛”下车,换乘7路公交车经过5站至“九都东路柳林街口西”下车,东行约50米路北即到)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站: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国保)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南关贴廓巷,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从洛阳民俗博物馆出来,返回刚才下车的“九都东路柳林街口西”站,乘坐7路、23路、6路公交车西行1站至“九都东路南门口街口东”,下车即到)
第十站:洛阳山陕会馆(国保)
洛阳山陕会馆,现在又称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洛阳老城南关马市街(旧前门已封,现开门于九都东路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是当时活跃在洛阳附近的山西和陕西两地的成功商人筹资修建的经商聚会场所。是一个"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合。(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的对面就是山陕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