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吕祖庙,俗名吕祖庵,位于老城区北部的邙山之上、洛孟公路东侧,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为了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初建时,其规模较小,后经多次重建和扩建,规模逐渐扩大,现存有山门、前殿、正殿、配殿、厢房等古建筑二十六间,三进两院,布局严谨,小巧玲珑,红墙黄瓦,屋脊六兽,砖雕栩栩如生,真可谓福地洞天。该庙于2008年6月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西朝东,现有建筑均依山势起伏而建,由前至后呈台阶式上升。山门为砖石结构,面朝东,应“紫气东来”之意。建筑几乎全部为砖瓦结构,外墙多为红色,放眼望去显得庄严肃穆。山门两侧各有配房,内有八仙彩塑,供信众供奉。入山门后拾级而上,穿过卷棚,就是吕祖庙的前殿。殿前古树环绕,青烟袅袅,朱窗若隐若现。殿内正中的方形供台上为吕祖阁,阁内供奉吕祖像。前殿后为正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此外,庙内还有两棵百年古树、石狮一对及古碑十多通。
相传吕洞宾东游洛阳时曾在此处建庙修道,后因朝代更迭、战乱频仍,古迹销毁殆尽。如今,庙内存有一通石碑,由其记载可知,现存庙宇的建筑年代为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由当时的洛阳名士任仲芙带头捐款筹建。后历经增修,随成今景。道教称仙人住所为“洞”,吕洞宾号纯阳子,故庙名“纯阳洞”。可惜庙内各殿塑像,经卷,法器和鉴板均毁于文革时期。
如今的洛阳吕祖庙是在历代的不断扩建中逐渐形成规模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市曾多次对其进行修缮。1996年,市政府拨款重修吕祖庙,恢复了庙内一些殿堂及内部塑像,山门两侧配房增添了八仙彩塑,前院院墙内壁增修了两幅大型青砖浮雕《吕洞宾与黄鹤楼》、《老子出关图》,后院新增了金碧辉煌的大殿玉皇殿。
吕洞宾、洛阳、牡丹花的“不解之缘”:相传,吕洞宾常常下凡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保老百姓生活平安。在民间传说中,吕洞宾和洛阳、牡丹花有着深厚的渊源。据传,吕洞宾成仙后云游天下,有一次,当他来到洛阳的一个小山村时,看到村中房屋倒塌,村后山峰欲倒,而这些都是因为一只穿山甲在作怪,吕洞宾就决定为民除害。刚好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能降服此妖,但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之物,她身边的丫鬟牡丹仙子早有下凡之心,吕洞宾以帮其下凡作为交换条件,让牡丹仙子去偷玉簪。事成后,妖怪被降服,但王母娘娘却发现自己的玉簪被牡丹仙子偷走后,大怒,准备从重处罚牡丹仙子,但鉴于玉簪是被拿去为民除害,就只是将牡丹仙子贬下凡,于是,牡丹仙子来到洛阳,经营牡丹花事,使洛阳牡丹名扬四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