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崇敬瞻仰圣迹,拜谒孔子东周问礼碑。
该碑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位于洛阳瀍河区东大街与华林路(也称下圆路)的交叉口东约30米处,碑高3.05米,宽0.9米。碑面上阴文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还有“雍正丁未正月,河南尹张汉书,洛阳令郭朝鼎立”十九个小字。
孔子入周问礼一事,发生于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孔子通过鲁国旧贵族南宫敬叔的关系,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老聃(Dan)询问礼乐。还游览了周天子召见诸侯和举行国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庙,祭天地的社坛等,从而对制定了西周礼乐制度的周公更是崇拜。洛阳之行,孔子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孔子观周之行,也表明洛阳为当时礼乐文化的中心。
就是这样的一块标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就是这样的一处中国最伟大的两大思想家(儒家和道家)唯一一次倾心交流的地方,孤零零的掩映在一片低矮的民居和喧哗的闹市之中,东侧是卖蔬菜的小摊位,碑前还停放着三轮车,摆放着烧烤、涮牛肚的招牌。有几次,我晚上到此探访,碑前坐满了喝啤酒、吃烧烤、吆五喝六划拳的人们,有的人还会光着膀子,露着脊梁。看到这些,心中不免顿生悲凉。
据说,当年郭沫若来洛阳的时候,曾专门到“孔子入周问礼碑”前观瞻,并叮嘱要善加维护。我相信,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每一个中国人,只要到洛阳来,也会到这碑前徘徊观瞻,看到这样的处境,这样的环境,同样会低叹悲凉。但是.......也许,洛阳的文物太多了,洛阳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多的、深厚得让我们分不清芝麻和西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