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洛阳:参禅问道觅古自驾一日游线路(七)

标签:
大美洛阳洛阳觅古洛阳文物魏家坡北魏孝文帝长陵 |
分类: 孟津旅游景点 |
大美洛阳:参禅问道觅古自驾一日游线路(七)
孟津线路:魏家坡古民居——北魏孝文帝陵——石宝吉石宝兴墓碑(石碑凹村)——圣王庙(水泉村)——龙兴寺(霍村)——洛阳古墓博物馆和河南古代壁画馆
第一站:魏家坡古民居(省保)
参观魏家坡古民居。古民居位于孟津县朝阳乡魏家坡村,村子的后面就是南北朝时期最为伟大的一代帝王——北魏孝文帝的皇陵。该古民居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设的住宅群。相传,明末清初,一魏姓家族从济源迁居此地,至乾隆年间开始兴盛,民居建筑也多建于乾隆年间。古村落两头各有一株300余年的国槐,村落的房屋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魏氏家族最多时达230余口人,先后出过4名诰命夫人、26名七品以上官员,成为中州名门望族。村中古街长约180米,现存正宅16所、靠山窑26孔、天井窑院8处、房屋248间,还有祠堂、私塾、磨房、花园、织造院、车马院及仆人住所等设施。宅院内保存有大量木雕、砖雕、石雕及匾额。其中一宅院门楣上刻有“祝三多”的砖雕,寓意多寿、多福、多男子。
魏家坡民居在豫西地区较为少见,2006年,魏家坡古村落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站:北魏孝文帝陵(国保)
拜谒北魏孝文帝陵(长陵)。该陵墓位于洛阳西北的孟津县朝阳乡官庄村,在今洛阳高速公路北出口洛孟路西,俗称大小冢,大冢为孝文帝陵,西北角小冢为孝文帝贵人文昭皇后高照容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姓拓跋,都洛后改姓元。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自幼由太皇太后冯氏抚养长大,崇尚汉儒文化,亲政后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亲手把鲜卑民族与中原民族融合一起。北魏在洛阳建树甚多,如在东汉遗址上建立北魏都城,建永宁寺塔,首开龙门石窟等。在位29年,于南征途中病死,终年33岁,葬于长陵。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第三站:石宝吉石宝兴墓(省保)
北宋石宝吉、石宝兴墓碑。该墓碑位于孟津县常袋镇石碑凹村,此村原名宣武村,据传说是唐武则天的花园,后来宋代开国元勋石守信埋在这里,逐渐成了石守信家族陵墓。历史上,这里碑碣林立,高耸入云,村名因此更改为"石碑凹"。
石保兴,为宋初石守信长子,亦乃北宋初大将之一,承其父骁勇善战之风,连战连捷,与西夏、契丹等均有战役,且胜率颇多。石宝吉,为石守信次子,墓碑亦在此地,宝吉为宋太祖驸马,亦能征战,檀渊之战中曾有功。(据传,这两通巨碑附近方圆近1公里的地方,历史上全是石守信家族墓地,极为壮观,墓冢一个挨着一个,碑碣林立,每座墓的神道两旁都设置着造型丰富的石人、石虎等石刻。后来,人们平坟种地,墓冢渐渐都消失了,墓碑石刻则大多被深埋到了地下,过去,人们犁地还经常绊到。)
此地有文保碑一方,乃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站:圣王庙(县保)
拜谒圣王庙,因恰好中午庙门上锁,未能一睹诸神仙颜。
该庙位于孟津县麻屯镇水泉村。据说,圣王庙建于清雍正十年。每年农历二月初五为庙会,是日,唱大戏,舞狮子,撑旱船,擂排鼓,热闹极了......庙外的野地里,生意摊点,星罗棋布;庙内圣王像前,焚香膜拜,磬声悠扬。
再后来,庙内的神像被打倒,改为学堂。改革开放后,村民捐资新建教学楼—栋,平房二十余间,受到省教委的树碑表彰。
现在水泉村圣王庙仅余三大殿,重塑了圣王神像,与村小学隔开,独自成一院落,庙门西向开。2008年1月15日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碑公示。
另外,此次去水泉村,也得知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该村原名叫盘龙寨,传说当年武则天巡路,驾幸该村,被这里的山水胜状所折服,然后问其村名,侍臣答曰:“盘龙寨”。武则天听后不悦,因为是她称帝伊始,正欲大展身手之时,而这“盘龙寨”好像捆住了手脚一般,便说:“老百姓有水吃了就不错了,还盘什么龙!”,于是更名为水泉村,这就是水泉村的由来。
第五站:龙兴寺(县保)
龙兴寺参禅问道。该寺位于孟津县麻屯镇霍村(或者韩庄村)靠金水河畔一侧陡壁中间的人工台地上。
据传龙兴寺始建于东汉,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齐名,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从宋到民国初年,历代都有修缮、扩建。据寺内现存的古碑文记载,“大明嘉靖五年”即1527年龙兴寺曾有一次重修,距今也有485年的历史。2000年,为重振古刹雄风、发展当地旅游业,由韩庄村及四周的村民捐资将寺院进行了重建、扩建,经过十余年不断完善,龙兴寺和附近的千亩薰衣草基地融为传统文化、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景区。
在龙兴寺广场南北西三面墙壁上有释迦摩尼、观音菩萨、关公及十八罗汉等画像。北面是高高的龙兴寺门楼,门楼正门庭中是弥勒佛塑像。进入寺内,在一片翠竹掩映之下,窑洞、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两层或三层的大小窑洞之内供奉着68尊民间诸神。中间近三米高的台基上坐落着雄伟的关公大殿,供奉着忠义千秋的关公。而在右边的楼阁上矗立着高大的一尊金身大佛,在很远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每年阴历三月三这里有庙会,数千人的参与,使这里十分热闹。
龙兴寺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寺庙,不是纯粹的佛家寺院,融佛、道及中国民间神话人物于一体,反映了中国民众的博杂信仰。
第六站:洛阳古墓博物馆和河南古代壁画馆(国保)
参观洛阳古墓博物馆和河南古代壁画馆。
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邙山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邙山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全球居冠。展馆共分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博物馆共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600件。馆内还有丰富多彩的墓室壁画,壁画内容多为升仙、打鬼、四神、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天象图和墓主人生活场面。在绘画技巧上,继承并发展了战国以来的绘画、彩绘艺术,对后来的绘画、石刻画像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河南古代壁画馆就位于洛阳古墓博物馆内,是河南省第一座以墓葬壁画为陈列内容的专题性展馆。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基本陈列由《古墓壁画的发展历程》、《河南古墓壁画》和《古代壁画科技保护》三大部分构成。共展出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等8个朝代(时期)的15座墓中的壁画53组90余幅壁画和彩绘雕砖。壁画墓的墓主人身份多样,上至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这些精美的壁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们思想和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这些壁画图像清晰,题材广泛,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孝子故事等内容,堪称一部用图像绘就的中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