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2017-03-07 18:51: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延安慧泽小学   刘丽

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是计算教学,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以及所做的课题研究,现关于简便运算的出错问题的研究总结以下几点;

一、             学生粗心造成的错误

这类习题的出错主要是学生想当然的简算造成的。例如:996-275-15,学生做法如下996-275+15=996-300=696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1=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心得 。此类习题出错是由于学生认为简算得到的结果就是整十,整百数,学生就认为两个加数的和就是3001,并没有认真计算。

     在教学中教师对这类问题应有意识的多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不是“想当然”“我认为”的想算造成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养成计算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二、             对运算定律掌握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

例如:960÷80÷4=960÷(80÷4=960÷20=48

125×32×25=125×+25×4=1000=100=1100

2.5×(4+0.4=2.5×4+0.4=10.4

120÷6+120÷4=120÷(6+4)=12

6.3÷35=6.3÷5+6.3÷7=2.16

从上面的简便计算错误来看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盲无目的,只要貌似就用方法去套用,丧失了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有的简算不知道灵活应用;有的定律混淆,认识不深刻。发人深醒,诸多原因可以寻找,但我个人认为跟教学中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渗透有一定关系的,到底如何有效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的简算能力?

1、突出现实背景,为自主建构运算律提供支点。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应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简算”的自发需求。如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56元,每条裤子44元。我们班39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分别算出上衣和裤子各需要的钱,再合起来算出一共需要的钱,算式是56× 39+44×39;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39,算式是(56+44)×39。然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论,都可适用外,更重要的是还会惊喜地发现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时,把它们先合起来再乘显得简便。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的头脑中才会留下深深的烙印,简便计算并不是仅仅为了执行一种指令,而是出于一解题策略选择上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不需要强调简便计算的情况下去自主地分析、选择,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简算就有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

2、经历完整过程,为充分认识运算律提供可能。

教材或教师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对于学生而言未必就是喜欢的能接收的。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充分地体验,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那种最简便的解法。

如在教学35×18时,教师并没有做任何引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只手举起来了,“老师我觉得可以用35×10×8来计算。”话刚说完,一些同学也跟着随声附和,一些同学在窃窃私语,老师故意很惊讶地问:到底对不对呢?

同学已经开始议论纷纷了,有的在用笔算看两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有的在沉思,开始汇报了:

1:我觉得他的想法错了,她把18分成了10×8,计算得出这样算的结果是错的。

2:我认为她只要写成35×(10+8)就对了。

……

显然第一个孩子的方法是错的,正是这个错误,使学生从山穷水尽的窘境中体会到了柳暗花明的喜悦,其他同学在他的启发下,给予了修正,寻找到方法,最后教师把35×(10+8)和上面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理解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找到其本质,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认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可能就不会像上述案例中一样,很多人出现混淆。

3、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简便计算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在依托生活原型,学生自主建构运算律的同时作为一种计算技能的形成,一定量的练习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加强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1、精选精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练习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题组化,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更趋敏捷,智力得到发展。同时练习难易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反馈、归类,对于普遍错误深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不仅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还要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机会,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力争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

2、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某种具体的简算方法并不困难,因此,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做、四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要看清内容:题里有哪几个数,它们之间存在哪几种运算关系;二要想一想,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三做在明确目的方法后动笔细心计算;四查做好后认真检查,可以预防错误,还可以使计算方法更合理。简算练习中的检查,虽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全部的教学活动之中,简便计算的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