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论课堂18:中枢形成的再分辨

(2019-01-07 20:22:30)
分类: 缠论课堂


在缠论课堂6中说过,形成大一级别的中枢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原有中枢延伸出大级别中枢,一种是出现三类买卖点后扩展为大一级别中枢。无论哪种形成方式,都是因为出现了三段走势类型的重叠而成。

 所以,走势级别的扩张,也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以中枢为基础,一种是以走势类型为基础。

例如,9个线段延伸出5分钟中枢,你可以看成形成1分钟中枢后,未出现三类买卖点,之后1分钟中枢震荡了6次形成大一级别中枢。也可以将后面的6次震荡看成两段1分钟走势类型,这样就相当于三段1分钟走势类型重合出5分钟中枢。

 再例如,a+A+b+B+c这个1分钟下跌趋势背驰最后一个1分钟中枢扩展为5分钟中枢,因为出现c就意味着B出现了三卖,这就不能说B延伸出5分钟中枢,只能是扩展出5分钟中枢。如果c这个背驰点后1分钟上涨走势d回拉中枢B,就可以认为B+c+d三段重叠组合成大一级别5分钟中枢。前面说过,这个中枢只是中阴阶段的中枢。如果c这个背驰点后出现了三段1分钟走势类型def。这个走势就可以组合成a’+A’这个5分钟走势类型。前面1分钟下跌趋势a+A+b+B+c就是a’,而5分钟中枢A’就是def三段走势类型重叠出的。

 显然,站在1分钟级别的角度,c这个背驰点就是1分钟下跌趋势的结束点,也是分解点。站在5分钟级别中枢角度,def可以看成最后11分钟中枢B扩展后的5分钟中枢震荡的次级别离开与返回。站在走势类型角度,a’+A’这个5分钟走势类型就可以看成四段1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再深入一点,站在5分钟级别角度,如果出现A’这个5分钟中枢的三买,就说明下跌走势结束了。如果出现A’这个5分钟中枢的三卖,就说明原来a’这个1分钟下跌趋势演化成5分钟下跌走势了。而近期出现的下跌正好反应了上面的内容,下面分析一下2703点之后的下跌。

缠论课堂18:中枢形成的再分辨

在分析2703点之后的下跌之前,我们先看2645点之后的下跌。如果大家有印象,刀客前面说过,2645点至2498点这里是1分钟下跌趋势,在2498点这个背驰点之后,出现了2498点至2530点这个1分钟上涨,使得最后一个1分钟中枢扩展为5分钟中枢。之后就是关于这个5分钟中枢震荡,到目前已经走出defgh。其中def组合成2498点之后的5分钟中枢。g中包含有两个1分钟中枢,可以当成1分钟下跌趋势。当然,由于这两个中枢的震荡高低点有重合,也可以认为这里面中枢级别扩展,g是包含一个5分钟中枢的向下盘整。这样,站在def组合成的这个5分钟中枢角度,2488点处的下跌箭头就是该5分钟中枢的三卖。ga’比较出现5分钟级别盘整背驰,之后h已经回抽至该5分钟中枢。

从图上可以看出,2703点下跌以来,出现了两个5分钟中枢,图中为蓝色方框。如果有印象的,应该记得,在2555点前期低点之前1分钟下跌结束时第二个1分钟中枢没有出现三卖,在此震荡形成了5分钟中枢,该中枢之后因为出现了该5分钟中枢三买,三买之后震荡出新的5分钟中枢,震荡高点为2666点。那么,该5分钟中枢就像是两段1分钟走势类型连接的关节,宣布了前面的1分钟走势类型结束。站在走势类型角度,三段1分钟走势类型形成了5分钟中枢。中枢区间为(2576,2645)。

由于第二个5分钟中枢震荡高点2530点低于第一个5分钟中枢震荡低点2555点,那么,2703点之后的下跌就是标准的5分钟下跌趋势。由于g2645点至2498点这段a’相比力度减弱。所以,2703点之后可以认为5分钟下跌背驰。

上周五说让关注2530点至2570点,就是因为2530点为第二个5分钟中枢的上沿。2570点为颈线位置。

所以,2440点后1分钟走势类型向上结束后,1分钟的向下不破2440点,将构成2703点后的二买。需要注意,强势的情况下,二买在2440点后形成5分钟中枢的震荡低点就可以形成。关于后面的演化,缠论课堂1617都有详细解读。

所以,形成大一级别中枢时,必须先考虑是以走势类型为基础处理,还是以原来级别中枢为基础来处理。

当然,站在多义性角度,2703点之后的5分钟下跌,第二个5分钟中枢没有出现三卖,也没有出现背驰。这种情况下如何分解,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答案可以留言。如果这里学习的氛围强,可以多讲一些。如果这堂课都不能理解,也没有自己的观点,讲更多就没有意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