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   《浣溪沙》教学设计

(2017-05-15 11:33:32)

教学目标:

1、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 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苏轼图片、古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 (出示PPT):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出示PPT: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PPT出示:三词客、八大家 分别是——

三、教师范读全词,出示PPT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PPT:正确的读音和节奏。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出示PPT):

     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 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 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 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2、 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3、 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否定的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八、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启发。

2、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3、补充资料(出示PPT节选+印发的补充阅读材料)

             余秋雨:《黄州突围》《苏东坡突围》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展示板书(投影):

                      ——宁静自适

                      ——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旷达乐观

十、布置作业:

1、 背默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赏析 :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

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

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②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③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浣溪沙》练习

1、默写《浣溪沙》

————

——————————

——————————

——————————

——————————

2、写出《浣溪沙》的意思

 

————————————

————————————

————————————

3、写出你对《浣溪沙》的看法

 

————————————

————————————

————————————

4、《浣溪沙》的精髓体现在哪几方面

 

——————————

——————————

——————————

——————————

拓展延伸,比较赏析两首《浣溪沙》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精析: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④⑤⑥句为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光不停,春花凋谢,燕子归巢,人无可奈何,景与情自然结合。

 

1.本文的体裁属于         ,浣溪沙是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仔细品味这首脸炙人口的小令,回答问题。

 

l)“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答:                                                                                 

 

3)“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1 词 词牌名 2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3 略

 

苏轼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是词牌名,请再写出三个词(曲)牌名:

 

 

 

  2、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词上阙写的是 季 时清泉寺外的景色,衬托了寺庙的   的环境。

 

 

 

  4、词的上阙突出一个“   ”字,下阙突出一个“   ”字,是从环境的“   ”到心态的“   ”。

 

  5、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6、对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含义?

 

 

 

  7、“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是什么意思?深层含义是什么?

 

 

 

  8、“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有何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