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11月18日

(2017-11-18 08:54:43)
标签:

彻解《红楼梦》

文化

 

《彻解红楼》〔214〕:字谜、灯谜

━━《第五十回》解读之四

 

吟罢红梅,李纨说:“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儿,回了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一个。”

李纨说:“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

湘云说:“在止于至善”。

宝钗认为不对,黛玉说:“虽善无征。”

大家认可。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继续抢答:“蒲芦也。”

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

下边是李纹的:“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

探春猜是:“山涛。”

李纹答:“是!”

李纨说:“绮儿的是萤字,打一个字。”

大家猜了好一阵,都不是,最后还是宝钗猜对了,“是个花字。”

众人问:“萤与花何干?”

黛玉解道:“妙的很!萤可不就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

真是猜谜玩吗?不是的,作者另有用意。

“虽善无征。”征,谐音“禛”,胤禛,一一此人不善,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一池青草草何名?”从字面上看,暗隐一个“清”字,“蒲芦”,水中草,贾府第五代名字全都是“草”字头。

“萤可不就是草化的?”,暗点:萤 → 花 → 草之间的关联。

而“花”同“钗”,又同“清帝”,作者用意在此。

这时,湘云说:“我编了一个《点绛唇》: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都说他编的刁钻古怪,末了还是宝玉猜着了,宝玉说:“必定是耍的猴儿!”

大家问:“末一句怎么解?”

湘云说:“那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雍正行乐图》中,有这么一幅图,雍正正在逗猴子玩,相关不相关,读者自己判断。

 

请看附图:

 

2017年11月18日

 

接下来,宝钗,宝玉,黛玉各作一首灯谜,各打一物。奇怪的是:书中没有给出谜底,是让读者自己猜。三首诗是:

 

宝钗诗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打一物)

 

宝玉诗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黛玉诗谜

騄耳何劳縳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分别是:松果,琴筝,走馬灯。

一般读者至此,以为大功告成,掩卷而去。

其实,作者的“用意”并不在谜底中,在三首诗的蕴意中。

   

三首诗似乎是三个人在对话:

宝钗诗解

镂、锲,雕刻,檀、梓,木质优良,多用于雕刻,是说梵铃就像松果一样。

“半天”,《大清》之世的一半,意同《第一回》中说的“一半落尘”。

梵铃,佛塔上挂的铜铃。

读此诗仿佛听见宝钗在对宝玉说: “你成日家说要出家,《大清》已过去一半了,到现在你听到梵铃声了吗?”

 

宝玉诗解

琅玕,竹子,琅玕节,关节,意指坎坷。

鸾音鹤信须凝睇,鸾音鹤信,指某人说的话和和他发出的信息;凝睇,凝视,关注。

唏嘘,悲痛的喊声。

宝玉这样回答宝钗:“《大清》世道,天上人间都一样,时时得提防着坎坷和不幸,你听,到处都是悲痛的喊声。”

 

黛玉诗解

騄耳,传说是周穆王的八骏之一。

驰城逐堑,驰过城池,飞越天堑,所向披靡。

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仙境。

黛玉帮宝玉解脱说:“人家像騄耳一样,驰城逐堑,按苍天旨意,要去开辟新境界去了。”

宝钗,宝玉,黛玉三人用诗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真正罕见,手法高明,隐蔽极深,再加上探寻谜底这个“双歧忿路之笔”,让人不知所云。

这才是谜中谜。

 

 

2017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