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解红楼》〔155〕:袭人的忧虑
(2017-09-20 08:18:24)
标签:
彻解《红楼梦》人文 |
《彻解红楼》〔155〕:袭人的忧虑
━━《第三十四回》解读之四
王夫人叫一个跟二爷的人过去,袭人安顿了一下,就自己亲自过去了。
袭人见了王夫人,谈宝玉的伤情,谈宝玉想吃酸梅汤,王夫人给木樨清露,玖瑰清露,王夫人问是谁挑唆的等等都不是看点。
此节看点是袭人的一番话:“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教训,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王夫人实话实说,管了管不住。
袭人因此提醒王夫人:“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子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忙拉了袭人的手问:“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袭人否定了:“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
接着说:“俗话说的,无事常思有事,事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皆由无心中作出,却被有心人看见,当作事情,到反说环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的性格儿,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爱在我们堆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一点半点了,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生也不如了。二爷将来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若叫人哼出一声不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二爷后来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
袭人这一段高论,显现出一种忧虑,全部心事都在:“二爷的声名品行”上。
这不是袭人的忧虑,是作者曹頫的忧虑,一部红楼将关系到他的声名品行。
“我们堆里”,这是一个关键词,这个“我们堆里”,就是指“十二钗”和“副、又三钗”,共十五人,全是爱新觉罗氏成员。
实质上是如何对待《大清》,如何对待“满族”?
事关重大,一昧反清,势必陷入狭獈的民族主义,如不反清,又堕落为走狗。
创作《红楼梦》必须把握好这个“度”,这一点曹頫做得很好,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唯物史观的高度,既有“大中华”思想,如“鹡鸰”之说,满、汉民族,兄弟关系。又根据不同清帝显现出他的不同的态度。
如对大清前六帝的评价,就很客观。
努尔哈赤,一字评价:“孽”,凝集着他全部的国恨家仇;
皇太极,二字评价:贤德;
顺治,评价是:“才华阜比仙”;
康熙,评价是:“尧、舜”一类帝王,因康熙对曹家三代四人恩重如山,曹頫以真挚的情感,赞美和歌颂了康熙;
雍正,评价是:“莽、操”一类,应劫而生者,《红楼梦》一书,对雍正口诛笔伐,不留一点情面;
乾隆,评价是:“唐玄宗”一类帝王。
对身后六帝,完全按兴衰规律来写,来预测。
历史最终将证明曹頫对《大清》的评说完全是正确的,公正的,具有远见卓识的。
袭人说:“不防前后,错一点半点”,“若叫人哼出一声不字来,……粉身碎骨,罪有万重”,意深言重,若当作“老婆舌头”话来看,就毫无意义了。
曹頫很重视后人对《红楼梦》的评价,重视后人对他对《大清》的评说。不想让人“哼出一声不字来”。
高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