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解红楼》〔152〕:情中“情”
(2017-09-17 08:30:17)
标签:
人文彻解《红楼梦》 |
《彻解红楼》〔152〕:情中“情”
━━《第三十四回》解读之一
宝玉被毒打后,作者重笔描述了宝钗、黛玉、王熙凤等人的态度。
一、宝钗态度
丫环们说:“宝姑娘来了。”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句下,立松轩有一批:
当然是关心了,不然,怎会送药呢?
可是,这只是一个面子工程。
1735年,乾隆继位,免除了曹頫欠款三百多两银子,追封曹頫太爷爷曹振彥为二等将军。
仅此而已,也是一个面子工程。
下边,宝钗说了一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宝玉不觉心中大暢,将痛疼早已丢到九宵云外。
乾隆初年,乾隆的初步表现,让曹頫一时忘却了雍正五年那场灾难。
二、黛玉态度
宝玉睡着了,忽觉有人一推,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林黛玉。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黛玉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黛玉,隐寓康熙,这就是康熙的态度,其时,康熙已死,幻觉中,假如康熙活着,必然心痛。
三、王熙凤态度
人报:“二奶奶来了!”慌得黛玉忙立起身来说道:“我从后院里去罢!”
宝玉拉着他不放手,黛玉急得跺脚:“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拿着取笑开心了!”
王熙凤,隐寓雍正,他的态度,就是取笑开心。
三人三种态度,全是《清》中之情,最关键的是宝钗态度,康熙、雍正已死,那些全是幻中。而宝钗态度才是曹頫所关注的。
乾隆的这种态度,决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关系,一一即不要金玉良縁!
高
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