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彻解红楼》〔106〕:客题《红楼梦》诗解

(2017-07-31 08:14:54)
标签:

文化

彻解《红楼梦》

《彻解红楼》〔106〕:客题《红楼梦》诗解

━━《第二十一回》解读之一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有一批: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弑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诗后写道:

“凡是书题者不可(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庚·21F·Z0319

红学家们大都认为这首诗和批都是脂砚斋写的,此批是说:《红楼梦》有拟书底里。

什么是拟书底里?底,就是底子,根底;底里,就是底细。就是写作起因、动机、内容、对象、目的等,也就是“立意本旨”。

《红楼梦》的拟书底里,除作者外,局外人是不知道的。

我们只能从作者书中的暗示和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中探索了。

任何一部著作在正式动笔之前,必定首先产生创作思想和创作目的,而产生创作思想和创作目的,又必然有一个酝酿期。

1728年──1741年是曹頫反思的十三年,是“抄家事件”不断发酵的十三年。十三年中曹頫深陷在不解、苦闷、悲愤之中,他必然会不停地、反复地思索。 

往事,挥之不去,时刻萦绕心头。“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西东”(《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这就是曹頫当时心境、感受。

那场灾难,在长期的酝酿中会发酵,会激发出创作冲动,这个时期就是“本旨”形成期。

尤其是雍正那些批语:“原不成器”,“少乱一点”,“风俗惯了”,“不与朕相干”等如一支支匕首深深地扎在曹頫的心上,须知在当时这都是圣旨啊!雍正的这些话如重重大山压在曹頫身上,其后果不只是曹頫,连他的子、孙都将没有出头之日。

曹頫没有被压倒,他要反击,这就是他要写《红楼梦》动机。

曹頫的“立意本旨”,就产生在这个背景下。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弑戮自张罗”,是作者形容自己写作时的手法,自己制造矛盾,又自己解决。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茜纱公子”是指书中的宝玉,“脂砚先生”是指现实中的曹頫,两人实际上是一人。书中“情无限”,书外“恨几多”。曹頫在这里暴露了他的真实创作意图:表面是“情”,实质是“恨”。

“是幻是真空历过”,诗作者经历过书中之“幻”,书外之“真”,此人只能是曹頫,别无他人。

“闲风闲月枉吟哦”,表面上的闲风闲月,果然被人看作一般风月了,没人解读不是白写了吗?

“情机转得情天破”,书中写“情”的玄机转来转去,最终“情”破天现,一一那是《大清》之天。

“情不情兮奈我何?”表面上看,我写的是“情”和“不情”,你能将我怎么样呢?

作者很自信,书中玄机,《大清》当局是识不破的,在有清一代,一般人也很难识破。

 

 

 

201707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