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解红楼〔80〕:铭旌疑案
(2017-07-03 09:03:02)
标签:
文化彻解《红楼梦》 |
彻解红楼〔80〕:铭旌疑案
━━ 《第十四回》解读之二
秦可卿去世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后,那日吉时已到,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
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期,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值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此页上有畸笏叟一条眉批:
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庚·14F·JⅠ0028)
“永治太平之国”六字出现在第十三回开丧时的榜文上:“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四大部州至中之地,奉天永建太平之国……”
所谓:“奇甚,妙甚”,说穿了就是曹頫对《大清》王朝的调侃,讽刺。
什么“兆年不易之朝”,“ 永治太平之国”,历史上有吗?夏商周三朝算年代长了,每一个朝代也不过几百年。
最奇怪的是铭旌上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词:“享强寿”。
秦可卿死时多大?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蓉才十六岁,按红楼记年,第十三回是第十个年头,贾蓉二十六岁,秦可卿必小于贾蓉,顶多二十多岁。
《礼记•曲礼上》说:“四十曰强,而仕。”怎么说也得在四十以上,才能称“强”。
“享强寿”,与秦可卿怎么也不合拍,许多红学家至此迷惑不解。
“享强寿”,是一个怪笔,奇笔。文本解读者采取了回避的作法,避而不谈。
作者著《红楼梦》,原本就是一书二读,正读和反读。正读是小说,反读是史论。一支笔既要兼顾正面,又要兼顾反面,有时,就做不到了。
有时,还要特意露出点一点破绽,让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享强寿”三字的出现,就是作者的特笔,这不是为秦可卿写下的,是为她的隐寓者努尔哈赤写下的。努尔哈赤去世时是69岁,称之为“享强寿”,既合情又合理。
不知秦可卿隐寓是谁,或者如刘心武所言秦可卿隐寓胤礽之女,均无法解读。
主流界拒绝“索隐”,每遇到此类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斥之为笔误,自欺欺人而已。
高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