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曰《彻解红楼》〔28〕
(2017-05-12 08:26:01)
标签:
文化高曰《彻解红楼》 |
━━《第三回》解读之三
红学家大都认定,《红楼梦》中有作者自传,但是谁的自传说法不一。
胡适、周汝昌等坚持认为是曹雪芹(曹霑)自传,这是不可能的,“二玉”初会时(1705年),曹雪芹(曹霑)尚未出生。
笔者认定,作者是曹頫,是曹頫自传,既然是曹頫自传,就必有然有曹頫的“真迹”,笔者发现了他的真实年齡
《红楼梦》第二回,作者借冷子兴之口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正是对曹頫年龄的暗示。
另一处暗示是这样写的:
(1)、第二回中写到:黛玉,年方五岁。
早期版本中,黛玉年齡为“十三岁”,《甲戌本》删除了黛玉“十三岁”的文字,改为六岁,黛玉六岁,目的是为了彰显宝玉“七岁”。
(2)、接着,又写到: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黛玉六岁。
(3)、出月初二,小女入都。
(4)、黛玉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按此推算,“宝玉”此时年齡七岁。“宝玉”七岁,实质上就是曹頫此年七岁。
(5)、曹頫七岁那年,在他身边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亲眼见到了康熙,──二玉初见,查这一年是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
据此推算曹頫当生于1698年。
《红楼梦》中,所有人年齡中,这是唯一的一次“真”,因为这是一个基点,假不得。
这也是曹頫暗笔交待《红楼梦》的起始时间。时间是一部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少不得,假不得。
这一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驻江宁织造府,曹寅接驾。
《国朝耆献类征》卷一六四记载:“一日,织造幼子嬉而过于庭,上以其无知也,曰:‘儿知江宁有好官乎?’曰:‘知有陈鹏年。’”
时素《读陈沧州(鹏年)虎邱诗》也记载了此事:“方待命,会曹公寅之子,方八岁,捧一扇来献。上喜其慧,问地方事,以陈鹏年真清官对。因释其狱,仍守苏州。”
樊志宾先生判断,此幼子就是曹頫。樊志宾先生在他的《曹頫生年考》中说:“曹頫应生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
笔者认为按七岁计算,曹頫应生于1698年。
《王府本》第三回,立松轩批语:万年幸一遇仙缘(府·3F·LⅠ0065)就是写的这次南巡相遇。后,1715年,康熙亲自挑选曹頫过继给曹寅,并钦点为江宁波织造。岂不是“万年幸一遇仙缘”。
宝玉生辰,《红楼梦》中暗喻是四月二十六日。
周汝昌先生在第二十七回回后中批注说:“四月二十六日,明写饯花古俗,暗写宝玉生辰。”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也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圣诞,……”
作者为何对四月二十六日如此重视?其中必有缘故。
周汝昌先生说这是作者生辰,四月二十六日,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
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雍正责问李煦、曹頫等说:“人参在南方为何卖的那么贱?”李煦已被抄家,此批主要是雍正对曹頫产生了不满。
这一天,是曹頫开始罹难之日。
作者将这一天定为饯花日,饯花日,顾名思义,是告别“诸艳”之日,“诸艳”是对”十二钗”的总称,而”十二钗”又隐寓清帝。这一天,实质是思想上对“清”决裂之日。
生辰是真是假,目前尚无证据,但年龄确是真的。
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