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曰•《彻解红楼》〔26〕

(2017-05-10 10:35:48)
标签:

文化

高曰《彻解红楼》

 

  高曰《彻解红楼》〔26

                          

   二十六、黛玉入府

━━《第三回》解读之一

 

第三回写道:“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脂砚斋特意注明:

   这方是正文起头处。(甲·3F·Z0154

《红楼梦》正笔正文从这里开始,何为正笔正文呢?

笔者认为就是曹頫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也就是曹頫的自传内容。

“自那日弃舟登岸”,“那日”是哪一天?能不能考证出来呢?

能!“二玉初会”就是第三回中的一个密码,破解了这个密码,就破解了第三回所写的事件,时间,地点。

脂砚斋有一条批语提到:“初会”。

……观此初会二人之心,则可知以后之事矣。(甲·3F·Z0263

“初会”,即第一次相见。

黛玉,隐寓康熙,宝玉,这里隐寓曹頫。“二玉初会”,是指曹頫第一次见到康熙。

曹頫少时随伯父曹寅在江南长大,恰逢康熙第五次南巡抵达江宁,曹寅接驾时,曹頫有幸第一次见到康熙,印象特别深刻。没想到后来又被康熙钦点过继曹寅,继任织造。如此隆恩,曹頫刻骨铭心。因此,决不会忘记当年“初会”情景。这也是一种缘份,因此写《红楼梦》时,正笔正文从“二玉初会”开始。

《红楼梦》中写了康熙两次南巡,第十八回是最后一次,有脂批为证,当作者写道:“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时,脂砚斋批道:

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庚·18F·Z1304

“不再之谶”,即最后一次南巡,时为1707年。

所以,“初会”只能是康熙第五次南巡。

“黛玉入府”,是一件重大事件,它就是17054月康熙第五次南巡。

“自那日弃舟登岸”,据周汝昌先生查证(《红楼梦新证》第332页):康熙四十四年,“四月甲子朔,帝回銮至江宁府,……午刻由西华门进织造府行宫驻跸。”这一天是1705422日。

这回写的贾府,是江宁织造府,地点在南京。

解读“第三回”,应特别注重批语的作用,曹頫为了让人们读懂“第三回”,三十多年在第三回回前,回后,眉页,行间共写下340条批语,这些批语为我们今天的解读提供了开启《红楼梦》之谜的钥匙。

曹寅接驾,曹頫亲眼目睹了接驾全过程。36年后,当曹頫开始写作《红楼梦》时,当年的一幕跃然纸上,因此,该回有许多实笔,追踪摄迹之笔。如:

黛玉将进房中时,作者写道:“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栊。”

畸笏叟在书成16年后方才透露:

真有是事,真有是事。(甲·3F·J0154

类似的实笔,书中还有许多。

 

 

201705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